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不要急于下笔,要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然后以文章思想为指导,考虑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在适当的地方断开。本题中的虚词有很强的提示作用和混淆作用,应重点分析这些虚词的作用,这样有助于考生得到正确答案。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1)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很容易枯死,因此人们就更加地珍爱它。

(2)任君的财力虽然能使他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来就不在此啊。


解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2)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

(1)拉弓一定要拉圆,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坚决,求得射中箭靶中心就可以了。

(中:清楚,1分;决:坚决1分  整个句子语意1分)

(2)已经有了确定的方向,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不是特别有志向的人不能做到。

(既:已经、在……之后,1分;所以:……方法1分;道:途径、方法1分;整个

句子语意1分。)

(3)“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贯注。”说的就是要有志向。

(乃:就是、是1分;之谓也:说的就是1分;整个句子语意1分。)


解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译文: 。

(2)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译文: 。

(3)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

译文:

(1)(一个人的)外形、相貌,是细枝末节(或“不重要的”);但是(他)说(我)像只失去主人家的狗,那是真的,那是真的啊(“然哉,然哉”翻译成“正确,正确啊”“是的,是的啊”“是这样。是这样啊”也都是正确的)。——“形状,末也”一句的句式、句意,“而”“然”等要点,每错1处,扣1分。

(2)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带着自己的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周游各地)。——“以”“从”各1分,句意1分。

(3)蒲人害怕了,就对孔子说:“如果能不去卫国,我就放你(们)走。” 双方条件谈好(或达成协议),就让孔子(一行)从东门离去。——“苟”“毋”“适”“出”“盟”“出孔子东门”为得分点,每错1处,酌情扣分。


解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

译文:

(2)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

译文:

(3)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3分j

译文:

(1)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文襄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关键词“顾、谒、以”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先生)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别人)若有过错(他)就总是掩饰。(关键词“至、即”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3)(先生)担任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像同辈人一样说话谈论。(两个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解析:

用“/”给下列的一段文言文断句。

班 固 论 司 马 迁 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 意。

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 意。


解析: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

译文: ▲

(2)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译文: ▲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

译文:

(1)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前句2分,后句1分)

  (2)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舍弃了这个美德,怎么行呢?(第一句2分,二、三两句各1分)

  (3)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能算得上为人处世恰当呢?(一句1分)


解析:

1)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前句2分,后句1分)

2)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舍弃了这个美德,怎么行呢?(第一句2分,二、三两句各1分)

3)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能算得上为人处世恰当呢?(一句1分)

结合上面《荀子·性恶》一文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是性、伪之分”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对“先天本性后天发展”的认识。(200字左右)


解析:

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释。强调“先天本性”或“后天发展”,或谈二者辩证关系,能自圆其说均可。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

②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

①范文虎丢失襄阳,现在反而被提升任用,这是应当惩罚却进行奖赏啊。

②众人感叹说:“有这样的母亲,就应该有这样的儿子。”


解析: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寒暧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

力除至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② 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1)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4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断为“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亦可。]

(2)①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 分。“患”“不已知”各 1 分;大意 1 分。]

     ②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

       [3分。“致”“自智自雄”各1分;大意 1 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