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列句子。
①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译文:
②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①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
②销熔这些刀剑,用它铸造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天下老百姓。
③所以派遣官兵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强盗的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①得分点:破、打败,此含有被动之意1分,服:降服1分。译文语言通顺1分
②得分点:以为,以这为1分;弱,使动用法,使……弱1分;译文语言1分
③得分点:所以,……原因1分;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1分;语言1分
下列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③驼业种树 ④名我固当 ⑤必固其根本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⑦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⑧骊山北构而西折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⑩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 ①④⑧ / ②③⑦ / ⑥⑤⑨ / ⑩ B: ①④ / ②⑤⑦ / ③⑥⑨ / ⑧⑩ C: ①③④ / ②⑤⑦ / ⑥⑧⑨ / ⑩ D: ①④⑤ / ②⑦ / ③⑥⑨ / ⑧⑩
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解析:
(1)译出大意给1分;“患苦”译为“厌恶”“不满”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为“以……为忧”“以……为苦”也可。
(2)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1)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2)我的德行浅薄不足以庇护你。
译出大意给1分,“遗”“荫”各1分。
解析:
无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
译文:
(2)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译文:
略
解析:
无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政以德 何以伐为 B:既富矣,又何加焉 既来之,则安之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敬事而信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了的一项是( )
A:而卒莫消长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白露横江 D:内外多置小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 D:道芷阳间行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为求得原谅,自缢在小山沟里也没人知道啊!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就是说要想自己站得住,得先让人家站得住;要想自己通达,得先让人家通达。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人安享晚年,朋友信任我们,年轻人归附我们。 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我不愿意别人把什么东西强加给我,我也不愿意强加给别人什么东西。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焦仲卿母所遣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