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__制度的一件利器。代表人物觉慧富有朝气,是作家极力褒扬的人物,作家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 B:《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3回,黛玉初进贾府光彩照人,贾宝玉对她的印象是“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C:《边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 D: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吴妈是《阿Q正传》中的几个人物,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自欺欺人以求安慰,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的。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是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梳妆匣是欧也妮母亲临终留给女儿的,里面的首饰作为女儿将来结婚的礼物。
简述“魏主政归司马氏”的经过并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
魏主曹睿临终托孤,司马懿、曹爽共扶年仅八岁的曹芳登位。曹爽听信手下及门客,排挤司马懿,独揽大权。曹爽骄奢淫逸,目中无人,纵情声色。司马懿父子隐退居家,等待时机。曹爽的戒心渐渐松懈,司马懿又装病骗过曹爽,使他放心保魏主出城狩猎谒陵。司马懿父子立即起用旧人,分别掌握军政大权,用计铲除了曹爽全家及亲信,全面把持了魏国的政权。作者借这件事表达了对曹氏废除汉献帝,建国称帝的谴责和讽刺,含有“因果报应”的唯心成分。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构思。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以下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介绍,错误的两项是( )( )
A: 旗官伊阿古因自己梦寐以求的副将职位被奥赛罗给了凯西奥,决意报复,他设计使奥赛罗怀疑妻子苔丝狄梦娜与凯西奥有私情,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苔丝狄梦娜被迫自尽。(《奥赛罗》) B: 霍拉旭是哈姆雷特的好朋友,他和宫廷警卫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当霍拉旭向哈姆雷特讲起此事时,哈姆雷特觉得难以置信,于是他决定去守夜,以便了解事情的真相。(《哈姆雷特》) C:苏格兰国王邓肯行功论赏之后,忽然心血来潮,要到表弟麦克白将军的城堡去作客。麦克白夫人怂恿麦克白在家中干掉邓肯,自己做国王。但麦克白内心矛盾重重,一时难以作决。(《麦克白》) D:李尔王听信花言巧语,把王国分给两个善于讨好自己的大女儿。两个女儿达到目的后,就把他赶出家门。李尔王无家可归、神智迷乱地奔向旷野,面对苍天呼喊出自己的悲愤,也第一次意识到了千千万万底层人民的苦难。(《李尔王》) E.朱丽叶不愿嫁给出身高贵的帕里斯,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药后就像死了一样,但四十二小时后会苏醒过来,同时神父马上派人通知罗密欧来接应。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知道了朱丽叶的死讯。他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服毒自尽,朱丽叶醒后也拔剑自尽。(《罗密欧和朱丽叶》)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简述《三国演义》中“失街亭”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马谡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
诸葛亮足智多谋,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但世人不深、用人不当,不听刘备生前劝告,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马谡虽能自动请缨,挺身而出,但只会纸上谈兵,而且麻痹大意,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公然违令,不听王平之劝,草率从事,致使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词,完成8--9题。
清平乐
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拢看佳瑞,始色运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8、结合"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句谈一谈李白诗词的风格特点(4分)
9、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本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分)
8.从这一句体现李白诗歌鲜明的具有浪漫主义特色。(2分)①想象丰富,说雪花是喝醉酒的天仙把白云揉碎成的;(1分)②善用比喻,将大雪比作揉碎的白云。(1分)
9. “画堂晨起”环境怡人,“佳瑞”有瑞雪丰年之意,“皓色”、“盛气”、“玉佩”用词亮丽,加上“天仙狂醉”表现了诗人兴奋和喜悦的心情。(4分)
解析:
无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诗人们的共同特点是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代表作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B:“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鲁迅等中国左翼作家。 C:中国小说在唐宋时称为传奇,元朝时称为话本,明清时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达到高峰。 D:世界文学“四大吝啬鬼”典型形象指的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古诗文阅读题
(09年天津卷)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标签】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本诗写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的成都。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
(1)结合颔联分析作者“书怀”的内容是什么?
(2)末联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位卑未敢忘忧国”表现了作者即使地位卑微也不忘忧国的责任感。(有“责任感”即2分)“事定犹须待阖棺”表达的是作者对自己仍有机会重新被起用(或说为国出力)的后事充满信心、希望。(有“信心”“希望”之意即2分)
(2)前句是用典的手法(1分),后一句用了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动作”或“细节”即1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忠心报国的愿望(1分)。
解析: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②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③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①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大意1分,“敞”1分,“拓”1分“圃”1分。)
②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大意1分,“宾客往来者”定语后置1分,“私”1分。)
③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大意1分,“休其余暇”1分,“同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