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和翻译。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
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赡 举。
(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
②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
(1)断句。
穆之内总朝政 / 外供军旅 / 决断如流 / 事无拥滞 / 宾客辐辏 / 求诉百端 / 内外咨禀 / 盈阶满室 / 目览辞讼 / 手答笺书 / 耳行听受 / 口并酬应 / 不相参涉 / 皆悉赡举。(每对3处得1分,共4分)
(2)翻译。
①高祖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刘穆之都都定下(严格的)法度。(大意1分,“举止施为”1分,“下”1分)
②刘穆之既喜欢大宴宾客,从不单独吃饭,每到吃饭时,(哪怕)只有十来个客人,家里依旧按平常(规格)摆宴,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大意1分,“好宾客”1分,“依常下食”1分)
解析:
无
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儿狭隘得芥蒂难容。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
A:记忆的作用巨大,无所不包 B:记忆可以让人宽容,也可以让人忌妒 C:记忆的作用无法把握,可大可小 D:记忆提醒人们做事不可太死板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译文:
(2)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
译文:
(10分)(1)(5分)(元稹)身居谏官官署之后,不想庸碌无为,凡事该说就说,当天就向皇帝上疏议论谏官应有的职责。
(2)(5分)刘士元发怒,推开正厅门,元稹只穿袜子就跑到厅堂后边。
解析:
无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虽 与 子 美 同 时 饮 酒 得 罪 之 人 多 一 时 之 豪 俊 亦 被 收 采 进 献 于 朝 廷 而 子 美 独 不 幸 死 矣 岂 非 其 命 也 悲 夫!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献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献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解析:
无
与“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此三者,吾遗恨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沛公今欲何至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对下面所选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意味深长,这里交织着老人怨与冤的情感,隐藏着对战争的控诉。) B:“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运用肖像描写,将娜塔莎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也反映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特点。) C:“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成了许多火星,熄了……”(主要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人们走出森林,战胜困难之后的喜悦。) D:“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句中“诺亚方舟”比喻牲畜林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__,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A: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省略主语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介词,把。 B: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形容词,可爱。 C:朝来暮去颜色故。 故:副词,本来。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堪:动词,能够。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B: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来进去和意外的变故。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