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
A:元旦 B:元宵 C:端午 D:中秋
下面哪句诗描述的不是元宵节时的情境?()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黑沉沉的夜空,星光稀缀。 ②时而有游船从身边掠过。 ③湖面上,灯影、船影交辉,桨声、水声和弦,如同无数条金蛇狂舞,闪烁着粼粼波光,就像一个天然的舞台。 ④也有的只是一对情侣依偎在船舱之中或是船头轻轻细语。 ⑤船上,有的琴音笙歌不绝于耳。
A:①③⑤②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⑤④③②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又由于对时节的重视,在逢年过节之时张贴对联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风俗习惯。以下是我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对联,请按其所描述的节日对应写出其名称。
①豕岁又是丰收,高高兴兴送旧岁;子年更为繁荣,欢欢喜喜迎新年
②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③春色已浓,蜡屐痴向芳草印;亲情不减,心香敬于祖坟燃
④天未凉,心方热,双星今夕;女乞巧,夜求祥,一愿经年
⑤月满一轮,域开清旷;花香千里,人喜团圆
⑥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①春节 ② ③ ④ ⑤中秋 ⑥
元宵(上元、灯节),清明、七夕(乞巧),重阳
题糕用的是《邵氏闻见后录》所记:“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苏子亦以为不然。故子京食糕有咏;‘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的一世豪。’”后人以此为重阳典故。
5.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B: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C: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D: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根据对偶的要求,下列四个诗句的下句,依次应为:) (1)时挑野菜和根煮, (杜荀鹤《山中寡妇》) (2)但愿暂成人缱绻, (朱淑真《元夜》) (3)细水浮花归别涧, (元好问《淮右》)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①蓝田日暖玉生烟 ②断云含雨入孤村 ③旋斫生柴带叶烧 ④不妨常任月朦胧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15.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6分)
题都城南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对比”2分,“物是人非”2分、诗意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了对比手法,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生诗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贺铸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整个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秾李:形容女子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
这首词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3分)
答:
(2)本词上片忆旧,下片写实。请从往昔对比的角度,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5分)
答:
:
(1)运用了对偶(对仗)的手法(1分)。“五更钟动”对“十里月明”,“五更”句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1分);“十里”句点出东京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1分)
(2)昔日是笙歌阵阵、灯火璀璨,场面热闹,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1分);往昔居于繁华的京城,如今独处暮春时节的天涯(1分);昔日凤凰城阙佳人相伴,如今犹如一只孤雁,在稀疏的晨星中鸣叫飞过(1分);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整个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李:形容女子容貌娇美如艳的桃李。
(1)这首词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3分)
答:
(2)本词上片忆旧,下片写实。请从今昔对比的角度,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5分)
答:
(1)运用了对偶(对仗)的手法(1分)。“五更钟动”对“十里月明”,“五更”句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1分);“十里”句点出东京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1分)
(2)昔日是笙歌阵阵、灯火璀璨,场面热闹,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1分);往昔居于繁华的京城,如今独处暮春时节的天涯(1分);昔日凤凰城阙佳人相伴,如今犹如一只孤雁,在稀疏的晨星中鸣叫飞过(1分);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