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

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这首诗中的“寒菊”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

8.诗人借咏寒菊表现了怎样的情怀?(2分)

7.答案:寒菊具有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

评分:意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2分。

8.答案:诗人借菊言志,表达了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和情怀。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宋末太学士,宋亡后隐居吴下,画兰不画土,意谓土地已被外族人夺去了。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答:

2、“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赏析点评。

答:

1、答案:菊花形象: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

2、答案:一个“抱”字十分传神,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寒菊在北风中的顽强和坚贞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表达出了诗人对故国的忠贞与热爱。

阅读,完成1-2题。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1.“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中“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人笔下的菊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诗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1.“抱”字充分表现了不屈于强权的顽强品格、毫不动摇地维护民族气节的坚定信念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爱国精神。(意思对即可)

2.诗人笔下的菊花是一个不随时俗、孤高傲世的形象。(意思对即可),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抱香而死”“北风不落”的描写中可看出。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小题1】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用拟人手法(此处以结合诗句略加分析代替手法也可)形象传神地表现出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2分)

【小题2】都是托物言志的诗(手法),通过对梅花高洁傲岸品质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坚守节操、清高不合流俗的高洁的精神追求(思想)。要结合诗句略作分析,思想内容只写花不写人的扣1分,思想内容写成奉献、付出的不得分(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这点学生基本想不到)(4分)


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7分)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福建连江人,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隐居苏州。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它写出了菊花的 特征,表现了诗人的 情怀。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达了南宋诗人不解的情结,朱淑真在《黄花》中也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请选择两个角度分析二者的优劣。

【小题1】傲骨凌霜、孤傲绝俗。表示他坚守高尚节操,忠于故国的情怀。

【小题1】① “枝头抱香死”的“死”比“抱香枝上老”的“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②“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反问,语气坚定;后者否定,语气稍弱。③“吹落”也有死的意味,痛切悲壮;后者的“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④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__之情,跃然纸上。后者的“秋风”则没有这种所指。


解析:

【小题1】菊花的特征(1分)情怀(2分,只说“坚守高尚节操”的给1分,只说“忠于故国”的给2分

【小题1】4分,一点2分,回答2点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彭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解析:

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寒菊

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__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只有用在"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才贴切.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1)①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地表现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若答其他字,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开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气节和心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小题1】①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

    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的典故。  (4分)

【小题2】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    高贵品质。(4分)(若答其他字,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