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意思,对晋、秦、郑三国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在西,秦在东,郑在晋、秦之间。 B: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晋之间。 C: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郑之间。 D:郑在西,秦在东,晋在郑、秦之间。
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是寡人之过也 D:项王曰:“沛公安在?”
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惊姜氏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以侮辱先人 D:《齐谐》者,志怪者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籍吏民封府库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火尚足以明也 D: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告发(他)。 B:今之从政者殆而! 当今从政的人岌岌可危了! 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他们)一起来从事改革了。 D:吾已矣夫! 我这一生怕是不行了吧!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不会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关键?
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 ①非弗思也 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③赵氏求救于齐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这过者 ⑦何后之有 ⑧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⑨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⑩敢以烦执事
A:①⑨/②⑦/③⑤/④⑩/⑥⑧ B:①⑨/②③/⑤⑦/④⑩/⑥⑧ C:①②/⑦⑨/③⑤/④⑩/⑥⑧ D:①②/⑦⑨/③④/⑤⑩/⑥⑧
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未之闻也。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③曰:“牛何之。” 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是乃仁术也。 ⑥夫子之谓也。 ⑦百姓之不见保。 ⑧然则一羽之不举。 ⑨是诚不能也。 ⑩构怨于诸侯。 ⑾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⑿王坐于堂上。
A:①②③⑧/④⑾/⑤⑥⑨/⑦/⑩⑿ B:①②⑤⑥⑨⑾/③⑧/④/⑦/⑩⑿ C:①②③/④⑾/⑤⑥⑨/⑦⑧/⑩⑿ D:①②⑤⑥⑨⑾/③⑧/④/⑦⑩/⑿
下列各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 )
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B:故述往事,思来者/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