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 )

B.卒不忍独善其身( 善:形容词作动词,完好、完善 )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疼爱 )

D.水击三千里( 三千里:数量词活用为名词,三千里的距离 )

D


解析:

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介词短语后置句 )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句 )

D. 不拘于时(壮语后置)

D


解析:

被动句

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 )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倒装句 )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判断句 )

D.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反问句 )

D


解析:

省略句“于”

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客何为者? C:汝将何以视天地?  D:大王来何操?

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 侣鱼虾而友麋鹿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 D:骊山北构而西折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 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

(2)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甚少。

(1)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

(2) 因此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逃亡的人越来越少了。


解析:

翻译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仪封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已,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1)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3分)

(2)凡是来到此地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得谒见的。(孔子的随从弟子)让他谒见了孔子。(3分)

(3)没有人了解自己,就洁身自好算了。水深就穿着衣服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3分)


解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译文:

(2)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译文:

(3)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译文:

(1)看当时房租、火食费的贵贱,而增减他做泥水匠的工价来偿还主人食宿费用。

(2)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全部去做,应当各人尽自己的才能,来相互依赖生存。

(3)为富贵而高兴,为贫贱而忧愁,我难道同人家有什么两样吗?


解析: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译文: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译文: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文:

(1)从来不经管私产,妻子儿女不免遭受饥寒,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剩余的资产。

(2)祸患常常由极其微小的坏事酿成,而智勇的人却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

(3)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被李牧连续打退了。


解析: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虽小事,然宣布四远,愿公小复留意。

译文:

(2)公溯流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邪?

译文:

(1)这虽然是小事,然而你所写的字将会传向遥远的四方,希望您能稍微再注意一些。

(2)刘公逆江而上远征刘毅,把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都托付给你,假如有一丝一毫不信任,怎么能够像这样呢?


解析:

(1) 评分要点:“虽”“宣布”、“四远”“小”

(2) 评分要点:“溯”“节下”、“若”、反问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