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亚父者,范增也 D:具告以事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译:
(2)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
译:
(1)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3分)
(2)船夫见他一个美男子独自行走,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中应该藏有金玉宝器,就盯着陈平,想要杀掉他。(4分)
解析:
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
⑵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
⑴您少年时不勤勉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快要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少”“长”“老”“死”四个阶段要翻译出来1分,“竞”“ 拾穗行歌”意思落实到位2分。)
⑵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责怪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知道责怪。(“失”“非”“莫”各1分)
解析:
无
翻译下面的句子。
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
当你们不争夺时,是否互相谦让而不自夸呢?(注意:其、让、矜。)
解析:
无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译文:
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1)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事情败露应当诛杀,恰逢遇赦只免除了官职。(“所、辄、会、除”一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2)于是拿出纸笔——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有人敢担当,到王勃面前时,他爽快应允没有推辞。(“因、当、沆然”一词1分,句子通顺得1分)
(3)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把孝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告诫百姓,头发斑白的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三个分句各1分,重点注意“谨、申”字的解释和两个倒装句的翻译)
解析:
无
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3分,共9分 )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
(3)外连横而斗诸侯。
译:
(1)这跟(拿兵器)刺人把人杀死,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兵”,兵器、武器、刀剑,1分;状语后置句式,“跟… …有什么不同”1分,语句完整通顺1分)
(2)借助船只的人,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假”,借助,1分;“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1分;“绝”,渡,横渡,1分)
(3)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各国互相争斗。(“外”, 名词作状语,对外, 1分;“斗”使动用法,“使… …争斗”1分,语句通顺1分)
解析:
无
下列各组句子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我吓得差点跳了起来。 我吓得差点没跳起来。 B:这样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可想像的。 这样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得而知的。 C:这样的结局我何尝愿意看到。 这样的结局我何尝不愿意看到。 D:我哪里不知道你的话是对的。 我不知道你的话对在哪里。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其又何尤 C:然后惟其所愿 D:惟兄嫂是依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3分)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这样的啊!
②(4分)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谏诤当作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当面谏诤呢?
③(3分)那么进谏的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是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更加昭然后世的原因。
(评分标准:①要注意 “虽”“然”“也”几个词的意思。②要注意“以…为”“当”“是以”“当”几个词的意思与疑问句式。③要注意“无传”“乃”“所以”“益暴”几个词的意思 )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