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唯见江心秋月白
阅读下面诗段,回答问题。(6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 ”;第二次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作者又用“ ,________”作侧面描写。(2分)
22.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4分)
答:
。
【答案】
21.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1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分)
22.
最后诗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通过周围环境的侧面烘托,(2分)说明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弹奏所造的艺术氛围中。(2分)(共4分)
【解析】
21.
试题分析:
这是两处侧面描写,通过听众的感受与举动来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和技巧的高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
这也是一处侧面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和技巧的高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格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对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
:(1)九层之台,起于垒土(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一写景名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请你根据此诗句意境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
要求:①符合当时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②刻画出当时诗人的心理活动;
③运用烘托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