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6e17928bf0e1828e.jpg]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解析:抓住“嫌”和“穿”“作飞花”来把握修辞,分析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春 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结合具体词语分析白雪的形象。
【答案】“却嫌”和“故”两个词语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雪的美好而富有情趣,仿佛猜透了人们的心思,要给人们带来欣喜。
【试题解析】手法鉴赏:首先要点明手法,并做解释;接下来,交待这一手法突出了事情的什么特点; 最后挖掘出表达的情感。每一步一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尺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帮穿庭树作飞花。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白雪却嫌春色晚,帮穿庭树作飞花”的情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说这首诗“作者构思奇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白色的雪花却嫌春天的景色来得太晚了,所以特意穿行于庭院的树枝间,看上去就像树上的花儿在飘舞。(2)初春时节,雪花飞辨,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的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添了诗的趣味。(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4 .答案: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评分:答对拟人手法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D: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此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可看出?用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手法,嫌、故两个词语可看出。作用是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
无
23.请根据韩愈的诗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运用修辞手法;④不少于80字。(4分)
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把握场景描写的方法:(1)从多种感官写;(2)正面与侧面相结合;(3)虚实相结合写;(4)多角度的进行描写;(5)生动的描写;(6)动静结合;(7)色彩的渲染。此题需要结合诗句,作一翻译,并加以想象,即刻得出答案。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