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联所对应的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B: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李广 C: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项羽 D:一介无赖登帝基,谁作亭长唱大风?——刘邦
3.下列对联所对应的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 B: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李广 C: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项羽 D:一介无赖登帝基,谁伴亭长唱大风?——刘邦
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1.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2.丁年:壮年。
3.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4.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请说说诗中“销魂”所指的内容。2分
(2)赏析颔联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17.诗歌鉴赏
(1)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或答辛酸的追忆,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承受)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烘托也可以)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3)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逝川’二字,这也可以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下列对联与涉及人物相对应的的一联是( )
A:鹿野舟沉王业兆; 鸿门半碎霸图空。——刘邦 B: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__及汉湘人。——屈原 C: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茵。——李广 D: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杜甫
6.下列选项与对联所涉人物对应恰当的是 ①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③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④铜板铁琶,继东坡髙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 庄子 窦娥 李广 黄庭坚 B: 老子 大禹 王昭君 苏东坡 C: 孔子 屈原 苏武 辛弃疾 D: 墨子 孙权 宋文帝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