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把人性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的作家是()
A:丁玲 B:沈从文 C:吴组缃 D:沙汀
德昂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还荣获“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A:《你变菜,我变锅》 B:《雷弄》 C:《德昂族情歌》 D:《我在半路等你》
代表作有《变心的翅膀》《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是哪位台湾情歌皇后演唱的?
“和自己赛跑,不断奔跑,吹响的是我的号角;和朝阳拥抱,不断奔跑,穿越的是光的呼啸;给从前句号,不断奔跑,抛弃的是错的动摇;到明天寻找,不断奔跑,等待的是梦的美好。”
请以《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地名等。
写作(50分)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 文章 | 诗歌 | |
一类 | 50~45分 | 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选材有个性,内容充实;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表达精当,语言流畅,有文采。 | 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意象具体,意境优美,语言精炼。 |
二类 | 45~40分 | 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选材合理,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表达恰当,语言通顺。 | 符合题意,感情真切,有较具体的意象和意境,语言较精炼。 |
三类 | 40~30分 | 符合题意,有一定感情;内容较具体;层次较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表达较恰当,语言较通顺。 | 符合题意,感情较真切,有一定诗意,语言较通顺。 |
四类 | 30分以下 | 不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混乱;语病较多;不成篇或字数不足300字。 | 不符合题意,感情虚假,无诗意且行数不足8行。 |
5.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吴青峰《小情歌》) B:“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高晓松《模范情书》) C:“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卢庚戌《风花树》) D:“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宋冬野《董小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吴小如
舒晋瑜
吴小如有三个嗜好,一是作诗,二是看京戏,三是写字。这三个嗜好都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喜欢读书,最大的梦想是当作家。
吴小如年轻时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年轻气盛的吴小如吴小如不服气,当时就下决心:我非做好不可!父亲晚年的时候,再看吴小如作的诗,问他:“你看你的诗像谁?”吴小如说:“谁也不像。”父亲说:“不对,你的诗像我。”由此可见,吴小如先生受父亲的影响很大,而并不自觉。 从“不够材料”,到得到父亲的认可,吴小如是下了功夫的。在他的印象中, “有兴趣就爱钻研,什么事都有成功的那一天。”这是吴小如的经验。
因为父母喜欢看戏,吴小如三四岁开始听唱片,五六岁便随家人外出看戏,十岁左右就常常偕弟弟同宾跑戏园子,十三四岁亦摹仿小报文风老气横秋写剧评。有一次中学作文,老师给吴小如的批语是:“文章颇像林语堂的‘论语’体,油腔滑调。”吴小如大吃一惊,从此大加收敛,力求横平竖直,再不敢故弄玄虚。
他一生钟爱讲坛。“尽管下了课疲乏得抬不起腿,吃不下饭,但只要走上讲坛,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把自己一得之愚贡献给他们,感活力顿增,浑不觉老之已至。”吴小如说,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杨宝森,都是在停止呼吸前不久才离开舞台的。他一生爱看戏,为这些艺术大师十分倾倒。从本心来说,只要自己干得动,决不轻易离开讲坛。
对于学生,吴小如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候没有把握,也会老老实实告诉提问者:“待我查查书再答复。”为了一个极细小的问题,他可以专门骑车上图书馆泡上半天,一旦有了结果,又会兴冲冲跑到提问者的宿舍详细作答。有一次一位女同学提了一个问题,吴先生在《后汉书》里找到了答案,刚吃过午饭就跑到学生宿舍里去找那位学生。由于正值午休,他只好把材料写下来贴在那位女生的房门上,才心安理得地回家休息。
吴小如的学生陈丹晨曾称吴先生是“乾嘉学术最后的守望者”。在古典文学领域,吴小如先生的研究通达广博,可以从《诗经》讲到梁启超;研究诗文,从先秦贯通于明清与近代。他的学术根基俟实于20世纪,在诗文考证、字义训诂方面,亦有大量为学界瞩目的成果,《读书丛札》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吴小如擅长书法,遍临名帖,已出版《吴小如手录宋词》《吴小如书法选》等,更多人称他为书法家。父亲在教吴小如学习书法时,就声明了两大前提,即“要学写字应先学做人”;“写字必先读书”。人,“宁可不会写字,也不要做一个俗不可耐的写字匠!”吴小如一生都奉此为准则。“书法最关键的是,功夫在书外。意思就是说,有两条,一是多念书;一是做人要好。这是最基本的。我父亲有一条,做学问首先是做人,人品要好。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到书法本身,只有一条,就是路子正,别学邪门歪道。古人讲横平竖直,写字,字得规范,写出来的字得规矩。”
吴小如先生被称为“学术警察”,是有原因的。他对学界不良现象毫不留情:校点古籍书谬误百出,某些编辑师心自用地乱改文稿,知名学者缺乏常识信口胡说,学界抄袭成风……更关键的是,他的批评方式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沈玉成就曾说吴先生批评不留情面:“连我这老学生都受不了,所以吴先生到处受挤兑碰钉子,一生坎坷。”
吴小如几十年的处境的确如此。他曾在文章中评价自己:“惟我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且每以直言嫉恶贾祸,不能认真做到动心忍性、以仁厚之心对待横逆之来侵。”在一份给北大百年校庆的题词中,他又重申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座右铭。他说:“我这人,一向就是主张表里如一,而且我做的事情都是光明磊落的,我对名利看得很淡。名利对我来说根本是身外之物。”“言寡尤,行寡悔”,是说做人说话要问心无愧,做出来的事情不至于做完后悔。但是吴先生也知道,人不可能一辈子不说错话不做错事。所以,他的主张是,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吴小如的一生,坦荡磊落,他说过的一次假话,是对他的父亲。吴玉如先生壮年时,双臂有力,可将幼时的同宝(小如)、同宾(少如)兄弟抱在手中同时抛向空中后再稳稳接住,小兄弟俩对此不以为惧,反而特别高兴,因而吴小如与其父掰手腕一辈子没有赢过。吴玉老临终时,年过花甲的吴小如为了博老人一笑,再次提出掰腕子,其时老先生手腕早已无力,吴小如装作再次输给老先生,意思是:您还是那么有劲。吴小如后来说:那是我平生说过的一次假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小如刚写诗时下功夫不够,意气用事,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后来他下了功夫,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B.吴小如十三四岁摹仿小报老气横秋文风写剧评被老师批评,是因为他油腔滑调,模仿不到家,徒有形式,缺乏内涵深度。
C.吴小如把父亲说的“学写字应先学做人和读书”、“宁可不会写字,也不要做一个俗不可耐的写字匠!”奉为准则,这告诉我们只要人品好了,书法慢慢就提高了。
D.吴小如先生爱做“学术普察”,对不良文风、学风猛烈抨击,表现出一位学术守望者对找国文化的热爱和关切。
E.吴小如深受家庭影响,做人真诚正直、淡泊名利,学向通达广博、刻苦钻研,虽然饱受委屈,却一生坦荡、光明磊落。
(2)吴小如的书法得到认可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吴小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吴小如认为“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侮的事情”,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1)(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2)(6分)①谨遵父亲的教诲,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2分)②博览群书(2分)③人品好,砥砺人格(2分)
(3)(6分)①不服输,爱钻研:他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后来下了功夫得到了父亲的认可;②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吴小如从中学作文老师的批语中学到了文风要横平竖直、实事求是。③奉献精神:一生钟爱讲坛,只要自己干得动,决不轻易离开;④实事求是: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把握不轻易答复别人。⑤正直坦荡:毫不留情的批评学界不良现象;⑥孝顺:说假话安慰父亲。(每点1分)
(4)(8分)观点:我们做事要对待起自己的良心。(2分)理由:①吴小如毫不留情地的批评学界不良现象,敢于说真话,正直坦荡,淡泊名利,是学术的守望者,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2分)②吴小如在父亲晚年掰手腕时假意输给父亲,博老人一笑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是那么有劲,平生第一次说假话,体现了他对父亲的孝心。(2分)③当今,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为了金钱而道德沦丧,做有违自己本心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坚持正义,坚守本心,注重精神家园的维护和建设,做一个大写的规矩的无悔的人。(2分)(若答其他,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传记的内容和技巧。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排查。B项,文中原句是说“十三四岁亦摹仿小报文风老气横秋写剧评。有一次中学作文,老师给吴小如的批语是:‘文章颇像林语堂的‘论语’体,油腔滑调。’”,并非是选项所说“吴小如十三四岁摹仿小报老气横秋文风写剧评被老师批评”,文中是写作文。C项,“这告诉我们只要人品好了,书法慢慢就提高了”错误,文中是说“书法最关键的是,功夫在书外。意思就是说,有两条,一是多念书;一是做人要好。这是最基本的”。回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先审清题干“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的要求,后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防止发生史实表述错误、分析感知不当等错误,在此基础上判断对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吴小如的书法得到认可的原因有哪些”。这类题目可以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按顺序归纳整理即可得到答案。应先到文中找到写吴小如书法的段落,然后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吴小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首先应先找到吴小如的所做所为,然后再概括其品质;接着找作者和他人对吴小如的评价,再次进行概括。比如一开始他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后来下了功夫得到了父亲的认可,这体现其爱钻研,不服输的特点。比如吴小如从中学作文老师的批语中学到了文风要横平竖直、实事求是,说明他虚心,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吴小如认为‘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侮的事情’”的看法。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提示考生答案需从全文考虑。解答此题,需要首先理解“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侮的事情”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就要通读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22.假如你是比亚特广告公司王总的秘书小余,请你根据下面这段王总办公室的电话录音替王总整理出一份电话留言。你整理给王总看的这份电话留言要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55个字。(6分)
王总,您好!我是优美广告艺术有限公司吴董的秘书小余。我们吴董今天临时有急事,下午必须赶去北京处理。他和您上周约好的今晚在世纪大酒店共进晚餐的聚会只能取消。吴董让我代他向您说声“抱歉”。另外,王总,吴董想邀请您下周五晚上6:30在明珠广场东边的“厨子牛排”共进晚餐,吴董想确认您下周五晚上是否有空。您可以回电吴董26581111。谢谢!打扰王总了,祝王总工作顺利。
优美广告公司吴董秘书来电,取消今晚聚餐。吴董想确认下周五晚上6:30你是否有空到“厨子牛排”晚餐。回电26581111。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回答的难度不大,关键是在答案中体现出材料的要点,根据材料可概况要点如下:来电取消聚餐;确认周五的活动;回电。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余青峰:坚守是最好的创新
青年剧作家余青峰,从19岁写出处女作闽剧《之江潮》开始,21年来佳作不断,创作出32个剧本,其中20部荻省级以上大奖,越剧《赵氏孤儿》200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2006年中国越剧节金奖及中国编剧界最高荣誉-2008年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曾禺剧本奖;锡剧《江南雨> 2007年获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黄梅戏《半个月亮》《李时珍》均获第六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在戏曲日益萧条的今天,余青峰何以佳作连出,获奖频频?
泛娱乐化时代戏曲需要坚守从2 006年作为特珠人才被引进杭州,7年创作剧本18部,余青峰创作的剧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获奖之频繁令国内知名戏剧专家称奇。曾任杭州市文广新局局长的陈建一给他这样的评价:“余青峰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高产,更因为他的每部戏都与众不同。当然,每上演一个戏都会引来争议,因为他在探索戏曲的改革。”
余青峰的成功,源于他义无反顾投身戏曲的坚守。他从小热爱戏曲,其父在福建一县闽剧团工作,常年深入农村演出。余青峰每年寒暑假都随父亲下乡,乘拖拉机,夜宿破庙,但每到演出时看到如痴如醉的观众,他感到一种天赐的快乐。戏曲是他心目中最高级的娱乐。他说:“这种娱乐,并不是庸俗趣味,也不是简单地取悦观众,而是在技艺化的唱念做打中,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滋有味。”
在很多人看来,随着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娱乐方式的普及,中国戏曲已经无法延续昨日的辉煌。余青峰认为,戏曲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愈发不可替代。尽管戏曲编剧越来越少,作为国之瑰宝的守护者,他拥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余青峰坚信,哪怕“回首繁华如梦渺”,也要“残生一线对惊涛”,只要有人坚守,戏曲总有枯木逢春的一天。
探索引来各种非议
余青峰做到的不仅是坚守,还有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戏剧走出困境之路。
2009年,余青峰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越歌剧《筒.爱》公演。还没演出,戏剧界已经是议论一片。越剧迷们一听“越歌剧”就来气:“什么越歌剧?越剧是越剧,歌剧是歌剧,风马牛不相及的剧种能一锅煮吗?”一直关心着余青峰的越剧界元老袁雪芬也担心:“怎么改编这样一个国外的经典题材?”
及至看完戏,戏迷们才心服口服。袁雪芬更是激动地拉着余青峰的手说:“这个戏我们年轻人很喜欢!别以为我老了,我的心就像刚诞生的越歌剧一样年轻!”她特意强调“我们年轻人”,作为越剧改革创新的泰斗,她认为越剧应该继续往前走。
戏剧需要承担社会大使命和大责任
“戏剧是一种深度的灵魂战栗后的结晶,承担着一种社会大使命、大责任,编剧应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余青峰说,“不只有才子佳人、缠绵悱恻才是越剧,戏曲艺术走到今天,无论从文学还是表演、声腔,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历程,百年越剧也是不断改革、不断汲取各门类的艺术营养才走到今天的。”
“从选择戏剧那天起,我就是选择了一条朝圣的路。同时这也是一条不归路,是披荆斩棘通往彼岸的心路,”余青峰说,“我已将个人小命运与戏曲大命运联结在一起,决意为戏曲艺术孜孜不倦地守候、耕耘、求索。”为此,他给自己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影视约稿能推则推,戏曲约稿能写则写,哪怕是地方小剧种小剧团。他每年都会接到30多部戏的“订单”,但他最多接三四部,他对作品质量的苛求胜过一切。
对余青峰来说,戏剧是他毕生的事业,也是父辈的嘱托。在县剧团工作了30年的父亲是他毕生的榜样,2010年5月11日,老人与世长辞,临终前说了最后一句话.“戏演完了。”“戏演完了。”这本应当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尤金.奥尼尔、布莱希特、关汉卿。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第一段详细介绍了余青峰的作品及获奖情况,主要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余青峰自小就对戏曲十分热爱,他认为戏曲是最高级的娱乐,这促成了他对戏曲的坚守。
C.余青峰认为编剧应承担社会大使命、大责任,这体现了戏剧作家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担当。
D.文章“探索引来各种非议”一部分中,两次引用袁雪芬的话,是为了体现越剧界元老对余青峰的关心和爱护。
E.“影视约稿能推则推,戏曲约稿能写则写”的创作原则,显示了余青峰对戏曲的钟爱和坚守。
(2)你认为余青峰父亲临终前的“戏演完了”这句话有何深意?余青峰的父亲对余青峰有怎样的影响(6分
(3)在戏曲日益萧条的今天,你认为余青峰为何会佳作迭出,获奖频频?(6分)
(4)作为青年剧作家,余青峰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历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12.(1)AD(选对一个给 3分,两个给5分)
(2)①这句话是余青峰父亲对自己未竟事业的惋惜,更是对余青峰的希望——“我的人生之戏演完了,下面要看你如何去演了”。(2分)②小时候深受父亲的影响,热爱戏曲;余父一辈子献身戏曲事业,对余青峰的正面影响;余父临终前的那句话,对余青峰是一种无形的激励。(4分)
(3)①他从小热爱戏曲,对戏曲有着义无反顾的坚守;②他能够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戏剧走出困境之路;③他勇于承担社会大使命、大责任。
(4)①余青峰的成功,源于他对戏曲的热爱和坚守。可见,兴趣和执着是成功的前提条件。②余青峰的成功,离不开越剧界元老的关心与支持。可见他人的帮助也能助其成功。③余青峰将个人小命运与戏曲大命运联结在一起的做法,体现了他深重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④余父一辈子献身戏曲事业,对余青峰的影响、鼓励也很重要。可见成功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引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将选项代入进行比较,A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错,主要是为了表明他创作的剧作数量多、质量高。D项,引用袁雪芬的话,有关心和爱护的意思,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余青峰的探索精神。所以选A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意和分析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应从文本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语段,然后结合着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分析作答。例如,“我的人生之戏演完了,下面要看你如何去演了”,很容易得出余青峰父亲对自己未竟事业的惋惜,更是对余青峰的希望。父亲对余青峰的影响,可从文本中筛选出其父亲的形象与爱好,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此题换一种问法就是余青峰佳作迭出,获奖频频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因素。解答此类题,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文本标题,筛选出与之相关的答题区域,从其爱好并坚守戏曲、不断的探索、勇于担当责任等角度分析作答。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和探究能力。答题时,要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括出余青峰成功的因素,例如,家庭环境的影响、坚守、爱好、努力探索、勇于担当等;然后再从自身实际出发,联系社会现实,来阐述他的成功历程对我们的启示,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余青峰:坚守是最好的创新
青年剧作家余青峰,从19岁写出处女作闽剧《之江潮》开始,21年来佳作不断,创作出32个剧本,其中20部荻省级以上大奖,越剧《赵氏孤儿》200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2006年中国越剧节金奖及中国编剧界最高荣誉-2008年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曾禺剧本奖;锡剧《江南雨> 2007年获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黄梅戏《半个月亮》《李时珍》均获第六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在戏曲日益萧条的今天,余青峰何以佳作连出,获奖频频?
泛娱乐化时代戏曲需要坚守从2 006年作为特珠人才被引进杭州,7年创作剧本18部,余青峰创作的剧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获奖之频繁令国内知名戏剧专家称奇。曾任杭州市文广新局局长的陈建一给他这样的评价:“余青峰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高产,更因为他的每部戏都与众不同。当然,每上演一个戏都会引来争议,因为他在探索戏曲的改革。”
余青峰的成功,源于他义无反顾投身戏曲的坚守。他从小热爱戏曲,其父在福建一县闽剧团工作,常年深入农村演出。余青峰每年寒暑假都随父亲下乡,乘拖拉机,夜宿破庙,但每到演出时看到如痴如醉的观众,他感到一种天赐的快乐。戏曲是他心目中最高级的娱乐。他说:“这种娱乐,并不是庸俗趣味,也不是简单地取悦观众,而是在技艺化的唱念做打中,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滋有味。”
在很多人看来,随着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娱乐方式的普及,中国戏曲已经无法延续昨日的辉煌。余青峰认为,戏曲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愈发不可替代。尽管戏曲编剧越来越少,作为国之瑰宝的守护者,他拥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余青峰坚信,哪怕“回首繁华如梦渺”,也要“残生一线对惊涛”,只要有人坚守,戏曲总有枯木逢春的一天。
探索引来各种非议
余青峰做到的不仅是坚守,还有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戏剧走出困境之路。
2009年,余青峰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越歌剧《筒.爱》公演。还没演出,戏剧界已经是议论一片。越剧迷们一听“越歌剧”就来气:“什么越歌剧?越剧是越剧,歌剧是歌剧,风马牛不相及的剧种能一锅煮吗?”一直关心着余青峰的越剧界元老袁雪芬也担心:“怎么改编这样一个国外的经典题材?”
及至看完戏,戏迷们才心服口服。袁雪芬更是激动地拉着余青峰的手说:“这个戏我们年轻人很喜欢!别以为我老了,我的心就像刚诞生的越歌剧一样年轻!”她特意强调“我们年轻人”,作为越剧改革创新的泰斗,她认为越剧应该继续往前走。
戏剧需要承担社会大使命和大责任
“戏剧是一种深度的灵魂战栗后的结晶,承担着一种社会大使命、大责任,编剧应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余青峰说,“不只有才子佳人、缠绵悱恻才是越剧,戏曲艺术走到今天,无论从文学还是表演、声腔,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历程,百年越剧也是不断改革、不断汲取各门类的艺术营养才走到今天的。”
“从选择戏剧那天起,我就是选择了一条朝圣的路。同时这也是一条不归路,是披荆斩棘通往彼岸的心路,”余青峰说,“我已将个人小命运与戏曲大命运联结在一起,决意为戏曲艺术孜孜不倦地守候、耕耘、求索。”为此,他给自己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影视约稿能推则推,戏曲约稿能写则写,哪怕是地方小剧种小剧团。他每年都会接到30多部戏的“订单”,但他最多接三四部,他对作品质量的苛求胜过一切。
对余青峰来说,戏剧是他毕生的事业,也是父辈的嘱托。在县剧团工作了30年的父亲是他毕生的榜样,2010年5月11日,老人与世长辞,临终前说了最后一句话.“戏演完了。”“戏演完了。”这本应当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尤金.奥尼尔、布莱希特、关汉卿。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第一段详细介绍了余青峰的作品及获奖情况,主要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余青峰自小就对戏曲十分热爱,他认为戏曲是最高级的娱乐,这促成了他对戏曲的坚守。
C.余青峰认为编剧应承担社会大使命、大责任,这体现了戏剧作家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担当。
D.文章“探索引来各种非议”一部分中,两次引用袁雪芬的话,是为了体现越剧界元老对余青峰的关心和爱护。
E.“影视约稿能推则推,戏曲约稿能写则写”的创作原则,显示了余青峰对戏曲的钟爱和坚守。
(2)你认为余青峰父亲临终前的“戏演完了”这句话有何深意?余青峰的父亲对余青峰有怎样的影 响(6分
(3)在戏曲日益萧条的今天,你认为余青峰为何会佳作迭出,获奖频频?(6分)
(4)作为青年剧作家,余青峰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历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1)AD(选对一个给3分,两个给5分)
(2)①这句话是余青峰父亲对自己未竟事业的惋惜,更是对余青峰的希望——“我的人生之戏演完了,下面要看你如何去演了”。(2分)②小时候深受父亲的影响,热爱戏曲;余父一辈子献身戏曲事业,对余青峰的正面影响;余父临终前的那句话,对余青峰是一种无形的激励。(4分)
(3)①他从小热爱戏曲,对戏曲有着义无反顾的坚守;②他能够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戏剧走出困境之路;③他勇于承担社会大使命、大责任。
(4)①余青峰的成功,源于他对戏曲的热爱和坚守。可见,兴趣和执着是成功的前提条件。②余青峰的成功,离不开越剧界元老的关心与支持。可见他人的帮助也能助其成功。③余青峰将个人小命运与戏曲大命运联结在一起的做法,体现了他深重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④余父一辈子献身戏曲事业,对余青峰的影响、鼓励也很重要。可见成功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引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将选项代入进行比较,A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错,主要是为了表明他创作的剧作数量多、质量高。D项,引用袁雪芬的话,有关心和爱护的意思,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余青峰的探索精神。所以选AD。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意和分析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应从文本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语段,然后结合着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分析作答。例如,“我的人生之戏演完了,下面要看你如何去演了”,很容易得出余青峰父亲对自己未竟事业的惋惜,更是对余青峰的希望。父亲对余青峰的影响,可从文本中筛选出其父亲的形象与爱好,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换一种问法就是余青峰佳作迭出,获奖频频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因素。解答此类题,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文本标题,筛选出与之相关的答题区域,从其爱好并坚守戏曲、不断的探索、勇于担当责任等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和探究能力。答题时,要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括出余青峰成功的因素,例如,家庭环境的影响、坚守、爱好、努力探索、勇于担当等;然后再从自身实际出发,联系社会现实,来阐述他的成功历程对我们的启示,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余青峰:坚守是最好的创新
叶辉
青年剧作家余青峰,从19岁写出处女作闽剧《之江潮》开始,21年来佳作不断,创作出32个剧本,其中20部荻省级以上大奖,越剧《赵氏孤儿》200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2006年中国越剧节金奖及中国编剧界最高荣誉-2008年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曾禺剧本奖;锡剧《江南雨> 2007年获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黄梅戏《半个月亮》《李时珍》均获第六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在戏曲日益萧条的今天,余青峰何以佳作连出,获奖频频?
泛娱乐化时代戏曲需要坚守
从2 006年作为特珠人才被引进杭州,7年创作剧本18部,余青峰创作的剧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获奖之频繁令国内知名戏剧专家称奇。曾任杭州市文广新局局长的陈建一给他这样的评价:“余青峰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高产,更因为他的每部戏都与众不同。当然,每上演一个戏都会引来争议,因为他在探索戏曲的改革。”
余青峰的成功,源于他义无反顾投身戏曲的坚守。他从小热爱戏曲,其父在福建一县闽剧团工作,常年深入农村演出。余青峰每年寒暑假都随父亲下乡,乘拖拉机,夜宿破庙,但每到演出时看到如痴如醉的观众,他感到一种天赐的快乐。戏曲是他心目中最高级的娱乐。他说:“这种娱乐,并不是庸俗趣味,也不是简单地取悦观众,而是在技艺化的唱念做打中,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滋有味。”
在很多人看来,随着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娱乐方式的普及,中国戏曲已经无法延续昨日的辉煌。余青峰认为,戏曲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愈发不可替代。尽管戏曲编剧越来越少,作为国之瑰宝的守护者,他曼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余青峰坚信,哪怕“回首繁华如梦渺”,也要“残生一线对惊涛”,只要有人坚守,戏曲总有枯木逢春的一天。
探索引来各种非议
余青峰做到的不仅是坚守,还有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戏剧走出困境之路。
2009年,余青峰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越歌剧《筒.爱》公演。还没演出,戏剧界已经是议论一片。越剧迷们一听“越歌剧”就来气:“什么越歌剧?越剧是越剧,歌剧是歌剧,风马牛不相及的剧种能一锅煮吗?”一直关心着余青峰的越剧界元老袁雪芬也担心:“怎么改编这样一个国外的经典题材?”
及至看完戏,戏迷们才心服口服。袁雪芬更是激动地拉着余青峰的手说:“这个戏我们年轻人很喜欢!别以为我老了,我的心就像刚诞生的越歌剧一样年轻!”她特意强调“我们年轻人”,作为越剧改革创新的泰斗,她认为越剧应该继续往前走。
戏剧需要承担社会大使命和大责任
“戏剧是一种深度的灵魂战栗后的结晶,承担着一种社会大使命、大责任,编剧应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余青峰说,“不只有才子佳人、缠绵悱恻才是越剧,戏曲艺术走到今天,无论从文学还是表演、声腔,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历程,百年越剧也是不断改革、不断汲取各门类的艺术营养才走到今天的。”
“从选择戏剧那天起,我就是选择了一条朝圣的路。同时这也是一条不归路,是披荆斩棘通往彼岸的心路,”余青峰说,“我已将个人小命运与戏曲大命运联结在一起,决意为戏曲艺术孜孜不倦地守候、耕耘、求索。”为此,他给自己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影视约稿能推则推,戏曲约稿能写则写,哪怕是地方小剧种小剧团。他每年都会接到30多部戏的“订单”,但他最多接三四部,他对作品质量的苛求胜过一切。
对余青峰来说,戏剧是他毕生的事业,也是父辈的嘱托。在县剧团工作了30年的父景是他毕生的榜样,2010年5月11日,老人与世长辞,临终前说了最后一句话.“残演完了。”“戏演完了。”这本应当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尤金.奥尼尔、布莱希特、关汉卿。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第一段详细介绍了余青峰的作品及获奖情况,主要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余青峰自小就对戏曲十分热爱,他认为戏曲是最高级的娱乐,这促成了他对戏曲的坚守。
C.余青峰认为编剧应承担社会大使命、大责任,这体现了戏剧作家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担当。
D.文章“探索引来各种非议”一部分中,两次引用袁雪芬的话,是为了体现越剧界元老对余青峰的关心和爱护。
E “影视约稿能推则推,戏曲约稿能写则写”的创作原则,显示了余青峰对戏曲的钟爱和坚守。
12.你认为余青峰父亲临终前的“戏演完了”这句话有何深意?余青峰的父亲对余青峰有怎样的影响?(6分)
13.在戏曲日益萧条的今天,你认为余青峰为何会佳作迭出,获奖频频?(6分)
14.作为青年剧作家,余青峰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历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宄。(8分)
11.AD
12.
①这句话是余青峰父亲对自己未竟事业的惋惜,更是对余青峰的希望——“我的人生之戏演完了,下面要看你如何去演了”。(2分)②小时候深受父亲的影响,热爱戏曲;余父一辈子献身戏曲事业,对余青峰的正面影响;余父临终前的那句话,对余青峰是一种无形的激励。(4分)
13.
①他从小热爱戏曲,对戏曲有着义无反顾的坚守;②他能够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戏剧走出困境之路;③他勇于承担社会大使命、大责任。
14.
①余青峰的成功,源于他对戏曲的热爱和坚守。可见,兴趣和执着是成功的前提条件。②余青峰的成功,离不开越剧界元老的关心与支持。可见他人的帮助也能助其成功。③余青峰将个人小命运与戏曲大命运联结在一起的做法,体现了他深重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④余父一辈子献身戏曲事业,对余青峰的影响、鼓励也很重要。可见成功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引领。
【解析】
11.
试题分析:A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错,主要是为了表明他创作的剧作数量多、质量高。D项,引用袁雪芬的话,有关心和爱护的意思,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余青峰的探索精神。)(选对一个给3分,两个给5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原因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可以根据文章的三个标题来概括出三个方面的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