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  

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孔子以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主张用发展生产和加强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反对武力征伐,穷兵黩武。 B:荀子批判并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荀子主张性恶论,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必要性,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从而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C: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虽才华横溢,却一直得不到汉文帝的赏识,并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这样为他鸣不平的诗句。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伟大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继承秦汉散文用通俗平易的语言表情达意的优良传统,反对文风浮靡、言之无物的六朝骈文,强调“文从字顺”“辞必己出”,他的主张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 味同嚼腊 势不两立 有志者事竟成 B:脉搏 各行其是 湮没无闻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C:费解 平心而论 扬长而去 口惠而实不至 D:渲泄 器宇轩昂 蜂拥而至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下列各句中的“疾”字与“疾恶如仇”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急。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下列各项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A:开成布公 玩世不恭 无动于衷 下里巴人 B:学以至用 坚如盘石 韦篇三绝 向偶而泣 C:瑕不掩玉 谍谍不休 无耻之尤 无与伦比 D:喧宾夺主 心照不宣 不胫而走 炙手可热

选出与例句语法特点不同的句子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B:人马烧溺死者 C:吏二,缚一人诣王 D:宋何罪之有

下列各句中有三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