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各判断中错误的一项()
A: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B: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C: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D: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古印度划分的27宿和中国的28宿很大部分都很相同,唯一的不同点在于()。
A:中国28宿中有牛宿而古印度却没有 B:中国28宿中有角宿而古印度却没有 C:中国28宿中有斗宿而古印度却没有 D:中国28宿中有井宿而古印度却没有
礼乐文明综合了殷商以来的习惯,把它提升起来,表达一种社会的精神理念,强调和谐、谦让,提倡干净。
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再升起。”这说明:
A: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C: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能认识的推断的 D:归纳方法的局限性
选出对下面一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 ( )
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
A:句子的谓语"升起来"。
B:"从东方"在句中充当状语。
C:"鲜红"是定语,"起来"是宾语。
D:"一轮"和"冉冉"都是状语。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译:每当移动书桌时,回头看看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 白露横江(二十四节气之一) B:倚歌而和之(倚歌: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和:同声相应,唱和)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槊:长矛)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修长。缕:细丝)
下面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是“过了”的意思;“望”是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已经过瞭望日,即到了十六日。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是“斗宿”和“牛宿”两个星宿名。 D:“灌水之阳有溪焉”中的“阳”是指河水的北岸。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