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有()。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声名光辉传于千世。 C: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E: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有(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声名光辉传于千世。 C: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E: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这是一个否定句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这是一个判断句 C:“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这是一个陈述句 D:“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这是一个被动句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这是一个否定句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这是一个判断句 C:“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这是一个陈述句 D:“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这也是一个被动句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
A:广武君策不用 被动句 B:成安君,儒者也 判断句 C:何以加之 介词宾语前置 D:今乃辅以张耳 被动句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将若之何( 宾语前置 ) B:文采不表于后世( 介词短语后置句 ) C: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被动句,于,被 ) D: 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5分)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选自《资治通鉴》)
23.19.从申不害在请仕从兄遭拒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24.20.你怎样评价材料中的韩昭侯?(3分)
23.19.知错能改(私求被拒不撂挑子)
24.20.①知人善用;②能明法度;③善于说理;④坚持原则。(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21.19.
试题分析:申不害在请仕从兄遭拒后的表现是“乃辟舍请罪”,可见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20.
试题分析:①由“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可知其“知人善用”;②由果断拒绝申不害的请求,可知其“能明法度”和“坚持原则”;③由他的一翻解释而让申不害“辟舍请罪”,可知其“善于说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选自《资治通鉴》)
23.从申不害在请仕从兄遭拒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24.你怎样评价材料中的韩昭侯?(3分)
23.知错能改(私求被拒不撂挑子)
24.①知人善用;②能明法度;③善于说理;④坚持原则。(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