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孟子对曰:彼 夺 其 民 时 使 不得 耕 耨 以 养 其 父 母 父 母 冻 饿 兄 弟 妻 子 离 散 彼 陷 溺 其 民 王往 而 征 之 夫 谁 与 王 敌 故 曰仁 者 无 敌。 (选自《孟子》)
(4分)孟子对曰: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每对两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孟子回答说:“他们剥夺了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饥饿,兄弟妻子儿女离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您去征伐他们,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2.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 例句: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以其无礼于晋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予羁縻不得还 D:为巡船所物色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断句。(5分)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脱窠臼》)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浏览语段,把握大概内容;然后到句中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这段话主要是阐释“传奇”的内涵,断句的依据如下,句末语气词“也”“矣”,句首词“因”“则”“焉”,固定短语“是以”“可见”,句式“千人共见/万人共见”。评分建议:5分。必断处有10处,断对的个数减去断错的个数后乘以0.5,所得数据为考生得分。如果出现X.5分的情况,则记为X+1分;如果断对的个数减去断错的个数后得负数,则记为0分。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原文】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
【译文】
古人称剧本为“传奇”,是因为它所写的事情非常奇特,别人没见过,才把它记了下来,从而便得名了,可见没有奇特的事是不会去写剧本的。“新”就是“奇”的别名。如果某个情节已经在戏场中演过,那么千千万万的人就都见过了,也就没什么奇特的了,哪用再去写呢?所以剧作家一定要理会“传奇”这两个字。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会 项 伯 欲 活 张 良 夜 往 见 良 因 以 文 谕 项 羽 项 羽 乃 止 沛 公 从 百 余 骑 驱 之 鸿 门 见 谢 项 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至于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3、会 项 伯 欲 活 张 良/夜 往 见 良/ 因 以 文 谕 项 羽/ 项 羽 乃 止/ 沛 公 从 百 余 骑/ 驱 之 鸿 门/见 谢 项 羽。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 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13、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
译文: 编戏有如缝衣,它开始的时候,则是把完整的布料剪碎,其后又将剪碎的布料缝合成衣服。剪碎很容易,缝合就很难了。缝合的工夫,全在于针线紧密;一处偶尔的疏忽,全篇戏曲的破绽就显露出来了。每编成一折戏,必须照顾到前面的几折,还要照顾到后面的几折。照顾到前面的,是要后面的能照应前面的;照顾到后面的,是要前面的能为后面的做好埋伏。照应和埋伏,不止是照应一人,埋伏一人,凡是这个戏中有名字的人。关涉到的事,以及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所说的话,样样都要想到。宁使想到了而不用照应,不要使应该照应而忽略未用照应。
12、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分)
(2)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分)
12.(1)我一下子飞起,碰到榆树、檀树之类就停下来,有时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2分。“之”、“适”二词各1分。)
(2)境遇艰难时更当坚定意志,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穷”1 分,“青云”1分)。
15.(本题19分)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B:见犯乃死,重负国。 |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18.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郎的地方吗?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善感的人应笑自己,头发早斑白了。 C:即今之傫然在幕者也。 ——就是现在整齐并排地安放在墓里的五人。 D: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从古至今都一样,哪里有不受屈辱的呢?
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劝学》)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D: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