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下列句子中,属于古汉语倒序句的有()。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C: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D:将军来何操? E: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找出划线词与其他三项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是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 ①大石倒立千尺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③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 ⑤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⑥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⑦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⑧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⑨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⑩天下云集响应

A:①③⑤⑦⑨   B:②③⑤⑧⑩ C:①②④⑤⑩   D:②④⑥⑨⑩

下列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⑥其一犬坐于前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⑨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1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12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13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持满

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12/⑨11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2/⑨11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12/⑨11 D:①③④⑤⑥/②⑧12/⑦⑨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以怪之矣

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B:云无心以出岫 C:旱则资舟,水则资本,以待乏也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A:置之(于)坐上。省略介词 B:(余)回视日观以西峰……省略主语 C: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省略主语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结构后置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番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主观断定它有或者没有,可以吗?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目”、“耳”的词类活用和词语“臆”的理解

诵读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