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7、解释加点字(3分)

  ①未能也_________ ②吾欲南海__________

  ③何恃而往__________

  18、翻译: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分)

19、本文对你有何启示?(3分)

17、(1)还,仍然  (2)到,去   (3)你

18、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9、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南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 蜀之有二僧 ( ) (2)贫者于富者曰 ( )

(3)吾欲南海( ) (4)西蜀之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中。(4分)

(1)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译: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

16、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贫者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

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D.、表明了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17、文中两处“子何恃而往”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8、选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答:

14、  (1)边远的地方,边境   (2)告诉 (3)往(4)距离

15、人立志,难道还比不上川西的(这个贫穷的)和尚吗?

16、A17、第一次表示一般疑问,意在询问了解情况,第二次表示感叹,表示不屑一顾,意在指出毫无可能;表达的意思和语气不完全一样,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

18、告诉我们树立远大志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怅恨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蜀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1.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B.辍耕垄上

C.蜀鄙有二僧D.西蜀去南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苟富贵,无相忘。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志”,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1.答案:B

2.答案:(1)如果谁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们。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3.答案:甲文侧重于要树立远大志向,乙文侧重于用行动实现自己的志向。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C:蜀之鄙有二僧(鄙陋的地方)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

、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

A:蜀之鄙,有二僧 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7.解释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有二僧: _________

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

18.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19.翻译

(1)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17.①边境。②反而。

18.对比,立志。

19.(1)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努力学习的人。

(2)(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3)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解析】

17.

试题分析: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将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贫者和富者的语言和行为,形成对比。最后贫者依靠自己的实干达到了目的,说明立志并付诸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1)被动句、判断句、其、自力各1分;(2)既、东封、肆、阙各1分;(3)凡、元首、承、道著各1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译文: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分)

译文:

①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