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欲兵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兵:军队。③睫:眼睫毛。④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⑤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楚庄王伐越( ) ②臣愚之( ) ③王乃( ) ④自见之明( )

⑵下列各句中与“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八则》)

C.至之市(《郑人买履》)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①想要 ②担心 ③停止 ④称作、叫做(4分)⑵D(2分)

9、 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1分)

10、 所以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2分)

11、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②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③。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⑤。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兵:军队。③睫:眼睫毛。④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⑤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楚庄王欲伐越( ) ②臣愚患之( ) ③王乃止( ) ④自见之谓明( )

⑵下列各句中与“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八则》)

C.至之市(《郑人买履》)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①想要 ②担心 ③停止 ④称作、叫做(4分)⑵D(2分)

9、 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1分)

10、 所以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2分)

11、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楚庄王伐越  ( )

(2)政乱弱 (     )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4. “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 ”一句话加以评价。(2分)

25.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2分)

22(1))想要(2)军队

23、我担心一个人的智慧就好像眼睛一样,能够看见百眇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

24. 自见之谓明

25.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 B

2.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兵】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B:草木皆兵。(名词,兵器) C: 左右欲兵之,王止(动词,杀)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下面是选自《乌江自刎》的文字,读后翻译划线的句子。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2)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