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科举考试) B: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C:举世无双(全部、整个) D: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全部攻下,全部占领)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近来 B: 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 用:因为 C: 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 D: 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遂:就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①举类迩而见义远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D: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戍卒叫,函谷举
下面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者三。(《鸿门宴》)举起 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进攻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过秦论》)拿 D: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尽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孙叔敖举于海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C:杀人如不能举 主人不问,客不能举 D:戍卒叫,函谷举 兔起凫举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不如因善遇之(因:趁机) B: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C:左右欲引相如去(引:拉)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B:杀人如不能举(尽)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致谢) 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
A:范增数目项王:目,作动词,使眼色。 B:杀人如不能举:举,动词,实行。 C:刑人如恐不胜:刑,作动词,施刑。 D:素善留侯张良:善,作动词,交好。
16.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 )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3)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要把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翻译出来,在(1)中,东是名词作状语,属于词类活用,重要的词有肆,阙,焉,要把握好.还有翻译的时候要把省略的地方也补充到相应位置;(2)中注意关键词“举”,“刑”,“胜”;(3)关键词“遇”“深”。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例如题中的“出入” “非常”;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下边省略了三种成分的两句是
A:则与一生彘肩 B:杀人如不能举 C:刑人如恐不胜 D:加彘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