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7、解释加点字(3分)
①犹未能也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18、翻译: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分)
19、本文对你有何启示?(3分)
17、(1)还,仍然 (2)到,去 (3)你
18、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9、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南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 蜀之鄙有二僧 ( ) (2)贫者语于富者曰 ( )
(3)吾欲之南海( )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中。(4分)
(1)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译: 。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 。
16、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贫者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
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D.、表明了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17、文中两处“子何恃而往”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
18、选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答: 。
14、 (1)边远的地方,边境 (2)告诉 (3)往(4)距离
15、人立志,难道还比不上川西的(这个贫穷的)和尚吗?
16、A17、第一次表示一般疑问,意在询问了解情况,第二次表示感叹,表示不屑一顾,意在指出毫无可能;表达的意思和语气不完全一样,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
18、告诉我们树立远大志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B.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
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分)
11.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17a979c778674be5.jpg]
[0fdf013b57b416b2.jpg]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1.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B.辍耕之垄上
C.蜀之鄙有二僧D.西蜀之去南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苟富贵,无相忘。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志”,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1.答案:B
2.答案:(1)如果谁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们。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3.答案:甲文侧重于要树立远大志向,乙文侧重于用行动实现自己的志向。
阅读《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②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③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④不如蜀鄙僧哉?
注 ①鄙:边远的地方 ②恃:依靠,依赖。 ③越:到。 ④顾:难道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为之 ( ) ②吾数年欲买舟( )
③西蜀之去南海 ( ) ④富者有惭色( )
(2)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读之竟日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至之市D.、久之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停一处)。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贫 者 至 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做;几;距离;脸色,神色 (2)C
2.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3.(1)人立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穷和尚吗?
(2)略。
4.围绕立志、坚持不懈等谈即可。
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舍其名/ 则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B: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而卒以祸 C:遂而鸡豚/根拳而土易 D:人之立志/ 西蜀之去南海
根据本义的提示,选出划线词用的是本义的一项 去本义:离开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挈妻子而去之走 C:去死肌,杀三虫 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
“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 C:公然抱茅入竹去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对下列加点词语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率用手剖去子 ②率赂秦耶③去国怀乡 ④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译文: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分)
译文:
①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