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D:明日许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遥闻深巷中犬吠,......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________ _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按要求摘出原句。

(1)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

(2)文中议论的句子: 。

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哪些心理?

5.与“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 )

A.不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D.。大名鼎鼎

6.文中前后两次清楚交代了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

7.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

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2.略 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一处也。

4、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被口技表演所吸引,衬托口技表演者记忆高超。    5、 A

6、首尾呼应,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7、善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妇抚儿( ) 众妙备( )

7、翻译下面句子。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分)

翻译: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分)

翻译:

8、选文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写了听众的表情、反应,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试分析句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9、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2分)

答:

6、乳:喂奶       毕:全、都。(2分)

7、(1)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妙极了。(2分)

(2)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坐正了身子。(2分)  

8、“伸颈”“侧目”说明听众听得入神,写出了听众全身贯注的神态;“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赞许。(分析出一处即可给1分)说明表演生动逼真,侧面烘托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2分)

9、吹口哨,踩高跷,变脸 ,捏泥人等(自主写出理由)(2分)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 )

⑵妇抚儿乳(抚: )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众宾团坐(团: )

⑸妇拍而呜之(呜: )

⑹奋袖出臂(奋: )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 ;几: ;走: )

⑻儿含乳啼(乳: )

⑼侧目,微笑(目: )

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 ;妙: ;毕: ) ⑾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 ;少: ;舒: ;稍稍: )

⑿会宾客大宴(会: ;宴: )

⒀虽人有百手(虽: )

⒁不能指其一端(指: ;一端: )

⒂群响毕绝(毕: ;绝: )

⒃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于是: )

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

1.坐:通“座”,宾客。

2.抚:喂

3.施:安放

4.团:围绕

5.呜:小声哼唱

6.奋:扬起

7.股:大腿。几:几乎。走:逃跑

8.乳:奶

9.目:眼睛。翻译句子时是翻译为头

10.一时:同时。妙:妙处。毕:都

11.意:心情。少:微微。舒:放松。

12.会:适逢。宴:举行宴会

13.虽:即使

14.指:指出。一端:一个地方。

15.毕:都。绝:消失

16.于是:直接翻译为于是

17.间:夹杂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意思)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B:太后之色少解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D:少不更事

对“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意思) B: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见) C: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 D: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意图)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