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高可二黍许(上下)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惊奇) D.石青糁之(涂)

2.下面对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D.能以径寸之木:能用长度为一寸长的木头。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大苏”指苏轼。

C.《核舟记》一文,通篇紧扣“奇巧”二字说明。

D.“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苏轼《前赤壁赋》里的句子。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 _______ 。(用原文中话回答)

1.C

2.D

3.D

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注意在理解文章句子含义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查找原文句子。)

明有奇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______”,左刻“②______,水波不兴”,石青之。

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3、结合全文,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尝余核舟一(贻:赠)B.能以寸之木(径:直)

C.明有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6、简答: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

7、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1、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2、C

     3、D

     4、C

     5、C

     6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7、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 

阅读下面两段方字,完成1—4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1.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

不因势象形 罔: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1.张潮  虞初新志  善  奇巧

2.(1)会:适逢(正赶上);  (2)罔:无(没有)。

3.(1)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2)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他)曾经送给我一枚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泛舟游赤壁。

(2)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面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3)(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浙江省丽水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居数月,胡马胡骏马而归 ( )

⑵尝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⑶沙鸥翔,锦鳞游泳 ( )

⑷尉果广 ( )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⑹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

【答案】⑴带领⑵赠送⑶鸟停息在树上。⑷用鞭、杖或竹板打⑸放弃⑹案件。

给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尝余核舟一,盖大苏赤壁云。

为: 因: 贻: 泛:

做,雕刻   依据,根据    赠送,送  乘船浮行,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2016·浙江省丽水卷】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居数月,胡马胡骏马而归 。

(2)尝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沙鸥翔,锦鳞游泳。

(4)尉果广。

(5)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2.(1)带领(2)赠送(3)鸟停息在树上。(4)用鞭、杖或竹板打(5)放弃(6)案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居数月,胡马胡骏马而归 。

(2).尝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沙鸥翔,锦鳞游泳。

(4).尉果广。

(5).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 1)带领(2)赠送(3)鸟停息在树上。(4)用鞭、杖或竹板打(5)放弃(6)案件。

与“贻人口实”的“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B: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C:贻笑大方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找出下列各实词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贻( )

A: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柳毅传》) B: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经·静女》)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