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於其君;使道而可进,();使道而可以告人,();使道而可以与人,()。
A: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则人莫不告其兄弟;则人莫不与其子孙 B:则人莫不告其兄弟;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则人莫不与其子孙 C: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则人莫不与其子孙;则人莫不告其兄弟
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
汽车直线行驶无异响,转弯出现异响,且有震抖感,是属于()故障。
A:减速器 B:差速器 C:半轴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 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及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弄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 下之法也)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休憩 箫索 暗然失色 张皇失措 B:震摄 急躁 坦荡如底 语无论次 C:嗫嚅 书籍 销声匿迹 磕磕绊绊 D:修茸 苍桑 成仁之美 死心塌地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以示玉人,以为宝也( ) 当之郡( )
22.【甲】【乙】两段选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3分)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请结合现实生活,有理有据地简要说说你希望父辈留下什么?(3分)(字数50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 晋升或调动官职 送给 把……当作 到(每个解释0.5分) 22.(2分)【甲】【乙】两个形象都清正廉洁。(“清正”1分,“廉洁”1分) 23.(3分)(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翻译出重点词 “以”、“遗”、“之”、“厚”1分;句子通顺、语义语气正确1分)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翻译出重点词“或”、“诸”0.5分;句子通顺、语义语气正确0.5分) 24. (3分)略(内容健康,体现积极向上精神1分;言之有据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臣之妻私臣。( ) ⑵期年之后。( )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⑵左右皆引试之。
3.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
1、(1)偏爱 (2)满一年 (3)谁
2、(1)臣子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大臣们都拉弓试了试。
3、答题要点:
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
②做人要注重实际,不能爱慕虚荣。
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鼠画逼真(8分)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令初不知爱 ( ) ③令怪之 ( )
②漫悬于壁 ( ) ④则踉跄逐之 ( )
2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27、读了此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一句话表达出来。(2分)
25、(1)起初,开始(2)随意,随便(3)认为……奇怪(4)追逐,追赶
26、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次不是这样的。
27、例: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20.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先 其 无 以 易 之 柔 之 胜 刚 弱 之 胜 强 天 下 莫 不 知 莫 能 行。
21.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来类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为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
2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一处1分)
21.柔能胜刚,弱能胜强 勇于示弱,学会以柔克刚
解析:
参照译文
参考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将以下文中画线句子用“/ ”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解析:
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在能够攻破坚硬的东西中没有比水更加有力量的了,水的攻坚地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换它。对于柔能胜刚,弱能胜强的道理,普天下没有人不明白,但又没有人甘于柔弱。所以圣人说:“能够承受国人对自己的谩骂和羞辱。才能成为社稷之主;能够承受住国家所遭受的天灾人祸,才能成为天下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