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尝三士三(见)逐于君。
下面是《史记·管晏列传》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管叔终善遇之, 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①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台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②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③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①进:推荐,推举。②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他和管仲—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他不屈而死。③多:赞美。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吾尝三战三走:
②鲍叔终善遇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4)选文着重记叙了“管鲍之变”这一千古轶事,让我们认识了鲍叔牙这个有高风亮节的历史名人。请你简要谈谈你最敬佩鲍叔牙哪一点?为什么?
(1)①逃跑②对待,礼遇
( 2)①(管仲)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②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4)答案示例:我最敬佩鲍叔牙心底无私的博大胸襟。自古就有“同行要倾”。“一山难存二虎”之说,功成名就是古往今来那些官宦仕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可鲍叔牙却心甘情愿作陪衬、做绿叶,成就了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伟业,成就了管仲名相之威名,这种胸怀令人敬佩,受后人景仰。(只要能明确指出美德中的一点,又能言之成理,通顺流畅,即可)
[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变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当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困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鲍叔知其贤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D: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乃设九宾礼于庭
13.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者,皆人杰也 ②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④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⑤夫人有德于公子 ⑥何功之有哉 ⑦都督阎公之雅望 ⑧诸将之有功者 ⑨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A:①⑧/②③⑨/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⑨/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⑨/③/④⑦⑧/⑤/⑥ D:①/②⑨/③⑤/④/⑥⑦⑧
9.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三者,皆人杰也 ②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④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⑤夫人有德于公子 ⑥何功之有哉 ⑦都督阎公之雅望 ⑧诸将之有功者 ⑨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A:①⑧/②③⑨/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⑨/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⑨/③/④⑦⑧/⑤/⑥ D:①/②⑨/③⑤/④/⑥⑦⑧
10.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不同类的是( )
A: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C: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D:燕小弱,数困于兵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告成功于天下 C:舜登用 D: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管 仲 曰 吾 尝 为 鲍 叔 谋 事 而 更 穷 困 鲍 叔 不 以 我 为 愚 知 时 有 利 不利 也 吾 尝 三 仕 三 见 逐 于 君 鲍 叔 不 以 我 为 不 肖 知 我 不 遭 时 也 生我 者 父 母 知 我 者 鲍 子 也
管 仲 曰 /吾 尝 为 鲍 叔 谋 事 而 更 穷 困/ 鲍 叔 不 以 我 为 愚 /知 时 有 利 不 利 也/ 吾 尝 三 仕 三 见 逐 于 君/ 鲍 叔 不 以 我 为 不 肖/ 知 我 不 遭 时 也 / 生 我 者 父 母 /知 我 者 鲍 子 也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译为“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
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所以为我擒也 B: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C:孔子知言之不用 D: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