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久莫相忘 好自相扶将 B: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叮咛 C:空以身膏草野 以货物与常 D:为仲卿母所遣 何以汝为见
下列各组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芳菲菲其弥章 B:蒲苇纫如丝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世之内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D: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下列各句中“见”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君既若见录 B:渐见愁煎迫 C:慈父见背 D:府吏见叮咛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B:会不相从许 不得便相许 C:渐见愁煎迫 府吏见丁宁 D: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兰芝初来时,府吏见丁宁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C: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下列各句中不含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B: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4题。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2、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②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C.①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13、下列句子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
14、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11、D(谢,告诉、劝告) 12、B(两个“相”都是指代性副词,可译作“他”。A因,副词,于是、就;因,连词,因此;C以,介词,把;以,连词,相当于“而”;D见,动词,见面;表被动) 13、A 14、D(写鸳鸯和鸣是象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绵绵不绝,选项的理解没有依据)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非君所详 详:详细 B.故作不良计 故:故意
C.作计乃尔立 立:定下来 D.多谢后世人 谢:告诉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A.我有亲父母 B.昼夜勤作息 C.便可白公姥 D.逼迫兼弟兄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不仅有故事情节,还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段
就通过对刘兰芝语言、动作、外貌、神情的描写来表现她坚决果断,忠于爱情的性
格特点。
B.男主人公焦仲卿虽有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但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兰芝殉情之后他还“徘徊庭树下”,更是表明了这一点,所以他的__性不及刘兰芝。
C.诗歌结尾以鸳鸯双飞作结,既与诗歌开端的孔雀失偶相呼应,又表现出人民群众对
刘焦爱情的美好祝愿,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种以美禽喻指夫妇的写法是民歌里常
用的。
D.诗歌以“磐石”“蒲苇”作比,两次在诗中出现,是为了表现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就像磐石一样坚定,像蒲苇一样有韧性。这就是“比”的表现手法。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A/详知
【小题2】B/ 均为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A 副词,于是/介词,依,随着;C 连词,表并列/副词,将要;D 介词,替/动,成为
【小题3】C/ A没有外貌描写;B“徘徊庭树下”分析有误;D焦仲卿说出的有关“磐石”“蒲苇”的话,是表现出他对刘兰芝的误会
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衣鸣。兰芝熟悉府吏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兰芝)结婚的那一天牛叫马嘶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傍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