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层喻义。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是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消灭好比是龟玉在椟中被毁坏。二是将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和龟玉的看守人,虎出来伤人、龟玉被毁,看守人有责任;而季氏对颛臾动武,是季氏家臣冉有和季路的失职。

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论据中,下列属于理论论据的是(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先王以为东蒙主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孔予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义。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孔予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义。

阅读《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

一是将季康子比作老虎和犀牛,将颛臾比作龟甲和美玉,说明季氏攻伐颛臾必将造成的严重后果;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守笼护柙之人,批评他们的失职。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龟玉毁于椟中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D:使快弹数曲

与“苛政猛于虎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1.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与其他三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何以伐为? C:无乃尔是过与? D:龟玉毁于椟中

19.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恐年岁之不吾与 / 无乃尔是过与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秋以为期 C:是社稷之臣也 / 非我也,岁也 D:龟玉毁于椟中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