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滚船航行途中,巡舱员应当严格执行船舶巡舱制度,按照规定的巡舱路线巡回检查,巡查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A:15分钟 B:半个小时 C:1小时 D:2小时
我国“海巡31”船是什么样的海巡船?
我国海事系统吨位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海上巡视船--“海巡31”于2005年2月正式列入交通部海事局巡船队,其满载排水量达到了()吨。
A:2500 B:2800 C:3000 D:3500
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海岛,某海巡船从A.岛出发沿直线匀速经B.岛驶向C.岛,执行海巡任务,最终达到C.岛.设该海巡船行驶x(h)后,与B.港的距离为y(km),y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填空:A.、C.两港口间的距离为 km,
;
(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请解释图中点P.的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在B.岛有一不间断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台,发射的信号覆盖半径为15km,求该海巡船能接受到该信号的时间有多长?

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肇锡余以嘉名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D: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到通州,几以不纳死/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B: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佯狂不知所之者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为巡船所物色 C: 且相如素贱人 D: 佯狂不知所之者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不能容于远近 C: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例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予羁縻不得还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不能容于远近 D:为巡船所物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一10题。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为巡船所物色 物色:盘查
B.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道:取道
C.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悲悯
D.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遗体:赐予自己的身体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为之奈何
B.间以诗记所遭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C.而幸生也何为 觉而起,起而归
D.请罪于先人之墓 不拘于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②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10.从上面的三段文字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7.C(3分) 8.B (3分)
9.①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
②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合乎理义的死的地方了。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0.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表明自己万死不辞,抒发了精忠报国的激情;从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及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表明自己报效国家、兴复汉室、死而无憾的志向。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