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A:①⑦/②③/④⑧/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C: ①⑦/②⑧/③⑤/④⑥ 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翻译:(7分)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
②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
①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②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龄17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利、上、下、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通、于。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白事理啊。
2.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跟我学习。
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两项的是【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1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师不必贤于弟子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A项“于”,表示被动,被动句。B项“于吾”,状语后置句。C项“于”,状语后置句。D项“于水”,状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如本题C项“于”,状语后置句。D项“于水”,状语后置句。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被动句 B:勾践说于国人曰……介词结构后置 C: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定语后置 D:申之以孝悌之义。省略主语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邻之厚,君之薄也
从句式角度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①王好战,请以战喻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苏历、乐毅之徒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