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2岁。主诉乏力7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4cm。RBC 3.0x10
/L,HGB 100g/L,WBC 120x10
/L,PLT 300x10
/L。分类:原粒0.03,早幼粒0.03,中幼粒0.1,晚幼粒0.4,杆粒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GB 80/L,WBC 202x10
/L,PLT 1100x10
/L。骨髓检查:原粒0.12,早幼粒0.3,嗜碱性粒细胞0.25。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变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个人和群体产生某些有害健康效应的概率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的类型包括
A:致生殖细胞突变 B: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 C: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D:发育毒性(致畸性) E:非特异损伤 F:器官/细胞生理学改变
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
被照体因素(原子序数、密度、厚度)所形成的对比度称为
A:胶片对比度 B:X线对比度 C:物体对比度 D:光学对比度 E:人工对比度
某女性患者,43岁,主诉乏力7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4cm。RBC 3.0×10
/L,HGB 100g/L,WBC 120×10
/L,PLT 300×10
/L。分类:原粒0.03,早幼粒0.03,中幼粒0.1,晚幼粒0.4,杆粒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GB 80/L,WBC 202×10
/L,PLT 1100×10
/L。骨髓检查:原粒0.12,早幼粒0.3,嗜碱性粒细胞0.25。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变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线粒体中ADP→ATP发生在()
A:基质 B:内膜 C:膜间腔 D:基粒 E:嵴膜
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结果产生()
A:一分子AMP和一分子ADP B:两分子ADP C:一分子ATP和一分子ADP D:一分子ADP
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B:在线粒体中形成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叶绿体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D:在一定条件下,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中形成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B: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C:在叶肉细胞内生成ATP需要光能 D:ATP水解2次生成的产物之一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以下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的结构简式中“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基团 B:原核细胞中ATP只能依靠无氧呼吸产生 C:叶肉细胞中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能产生ATP D:在线粒体中形成ATP时,不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