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0岁,因“发热,头痛6 d,皮疹3 d”入院。查体:T 39.5 ℃;意识清楚;面部及双眼结膜充血;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部,掌跖,面部无皮疹,为鲜红色充血性斑丘疹;脾肋下2 cm,质软。实验室检查:PLT 80x10
/L;脑脊液中白细胞及蛋白稍高;外斐反应OX
效价1∶240。
普氏立克次体与莫氏立克次体的鉴别方法中不包括
A:补体结合试验 B:乳胶凝集试验 C:豚鼠阴囊反应 D:大白鼠接种反应 E:血培养
ELISA是利用酶催化反应的特性来检测和定量分析免疫反应。
ELISA中常用的标记物
A:超氧化物酶 B:辣根过氧化物酶 C:酸性磷酸酶 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E:乳酸脱氢酶
2-乙酰氨基芴(2-AAF)和2-氨基芴(2-AF)在机体内可形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为近致癌物,再通过结合反应而产生的结合物可在酸性pH尿中或由肠道菌丛的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生成N-羟基芳香胺。可自发生成亲电子剂--氮宾离子,攻击DNA,引起膀胱癌和结肠癌
以上叙述所涉及的毒理学生物过程的最佳选择是
A:氧化反应 B:生物转化 C:生物代谢 D:代谢活化 E:结合反应
2-乙酰氨基芴(2-AAF)和2-氨基芴(2-AF)在机体内可形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为近致癌物,再通过结合反应而产生的结合物可在酸性pH尿中或由肠道菌丛的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生成N-羟基芳香胺。可自发生成亲电子剂--氮宾离子,攻击DNA,引起膀胱癌和结肠癌
近致癌物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的形成通过
A:细胞色素P450和FMO催化 B:细胞色素P450催化 C:FMO催化 D:环氧水化酶催化 E:醇脱氢酶催化
2-乙酰氨基芴(2-AAF)和2-氨基芴(2-AF)在机体内可形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为近致癌物,再通过结合反应而产生的结合物可在酸性pH尿中或由肠道菌丛的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生成N-羟基芳香胺。可自发生成亲电子剂--氮宾离子,攻击DNA,引起膀胱癌和结肠癌
由何种结合反应形成N-羟基芳香胺
A:甲基化 B:葡萄糖醛酸化 C:硫酸化 D:A+B E:C+B
在下列酶促反应中,哪个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A:己糖激酶 B:葡萄糖激酶 C:磷酸甘油酸激酶 D:6磷酸果糖激酶-1 E:丙酮酸激酶
在PCR反应中催化聚合酶链式反应的酶是()。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TaqDNA聚合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在酶催化反应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酶都在pH7.4条件下活性最高 B: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节 C:酶有极高的催化效能 D:酶促反应无副反应
下列反应中,由激酶催化的是
A:葡萄糖转为6-磷酸葡萄糖 B: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 C: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 D: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