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补体激活途径有3种,即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其主要作用是清除抗原,不论其是否结合抗体。

补体灭活的最佳条件是

A:56 ℃ 10 min B:56 ℃ 20 min C:56 ℃ 30 min D:100 ℃ 10 min E:100 ℃ 10 min

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以下没有参与补体激活旁路途径的成分是

A:C1,C2,C4 B:C3,C5,C6 C:B因子 D:P因子 E:C7~C9

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参与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共同成分是

A:C3,C5~C9 B:C1,C2,C4 C:B因子和D因子 D:C4,C6,C7 E:C1,C2,C8

cAMP可以别构激活的酶是

A:蛋白激酶 B:还原酶 C:蛋白酶 D:磷蛋白磷酸酶 E:转肽酶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一样 D:细胞质中含有DNA解旋酶

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方式有产生灭活酶

A: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B: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C:产生灭活酶 D:减少灭活酶 E:改变菌体内靶位结构增加抗菌药对抗物的产量

关于酶活测定的建议正确的是( )。

A:注意测定酶促反应初速度 B:注意在低温下测定以保持酶活力 C:适当增加酶量可以提高酶比活 D:通过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酶比活

关于酶活测定的建议正确的是______。

A:注意测定酶促反应初速度 B:注意在低温下测定以保持酶活力 C:适当增加酶量可以提高酶比活 D:通过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酶比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