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5岁。因"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住院。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无皮疹,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无特殊,肝肋下3cm,脾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阴性。血常规:Hb90g/L,WBC20x10
/L,N12%,L82%,PLT50x10
/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3%,直径<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细胞质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ETV6-CBFA2融合基因。
按上述资料,应属下列哪一型
A:L1型,高危型 B:L2型,标危型 C:L2型,高危型 D:L3型,高危型 E:L1型,标危型
病历摘要:3岁患儿,自生后6个月开始出现紫绀,有杵状指。平时活动后发绀加重。查体:发育营养稍差,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并触及收缩期震颤,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I3~Ⅳ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胸部X线检查示“靴型”心影,肺血减少。
法洛四联症X线检查特征有哪些?
A:肺血增多 B:"靴型"心影 C:大动脉阴影狭小 D:肺动脉段下陷 E:肺血减少 F:肺纹理减少 G:肺动脉段凸出 H:肺纹理增粗
霍乱的临床分型有
A:迁延型 B:中毒型(干性霍乱) C:重型 D:轻型 E:中型 F:逍遥型 G:暴发型
患者男,38岁,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行原位经典肝移植术,术前检查乙型肝炎五项呈“大三阳”表现,HBV-DNA(+)。术中留置T管。术后4h患者清醒,12h后脱呼吸机拔除气管内插管,给予鼻导管吸氧3L/min,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胸部X线片:右侧胸腔积液。
为防止乙型肝炎复发,需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A:静脉或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核苷类药物 B:单用核苷类药物 C:单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D:利巴韦林+干扰素 E:更昔洛韦
伤寒极期的典型热型
A:波浪热 B:稽留热 C:弛张热 D:回归热 E:不规则热
间日疟的典型热型
A:波浪热 B:稽留热 C:弛张热 D:回归热 E:不规则热
女孩7岁。因"发热1个月余,伴双下肢疼痛8天"住院。体检:体温39℃,面色苍白,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肝肋下4cm,睥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无特殊。血常规:Hb85g/L,WBC25x10
/L,N14%,L80%,PLT45x10
/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4%,直径<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胞浆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EFV6-CBFA2融合基因。
按上述资料,应属下列哪一型( )
A:L1型,标危型 B:L1型,高危型 C:L2型,标危型 D:L2型,高危型 E:L3型,高危型
患儿女,5岁,7月入院,诉发热5天,伴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入院1天来抽搐2次,每次持续3~5分钟。入院时体温39.5℃,嗜睡状。脑脊液检查:微混,细胞数720x10
/L,中性粒细胞0.18,淋巴细胞0.82,蛋白0.84g/L,糖及氯化物正常。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根据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是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极重型 E:混合型
女孩,5岁。因"发热1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住院。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无皮疹,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无特殊,肝肋下3cm,脾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阴性。血常规:Hb 90g/L,WBC 20x10
/L,N 12%,L 82%,PLT 50x10
/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3%,直径<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细胞质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BCR-ABL融合基因。
按上述资料,应属下列哪一型
A:L1型,高危型 B:L2型,标危型 C:L2型,高危型 D:L3型,高危型 E:L1型,标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