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31岁,孕足月,规律宫缩18h,LOA位,宫缩持续时间为20~25s,间歇时间7~8min,在宫缩高峰期子宫体不硬。肛查:子宫口开大3cm,先露"0"位。骨盆外测量无明显异常。
该产妇目前的情况除了宫缩乏力外,还存在( )。
A:潜伏期延长 B:潜伏期缩短 C:活跃期延长 D:活跃期缩短 E:活跃期停滞
某初产妇,孕足月。枕左前位,规律宫缩已17小时,宫口开大3cm,胎心140次/分,产妇一般情况良好。宫缩较初期间歇延长,为10~15分钟,持续30秒,宫缩高峰时子宫不硬。经详细检查无头盆不称,骨盆狭窄。
该产妇除有宫缩乏力外,还应诊断的是
A:第二产程延长 B:活跃期延长 C:活跃期缩短 D:潜伏期延长 E:潜伏期缩短
某初产妇,一般情况良好,胎儿足月,左枕前位,胎心140次/分,规律宫缩已17小时,宫口开大3cm,宫缩较初期间歇时间长,约10~15分钟一次,持续30秒,宫缩高峰时子宫不硬,经检查无头盆不称。
该产妇除宫缩乏力外,还应诊断
A:活跃期延长 B:活跃期缩短 C:潜伏期延长 D:潜伏期缩短 E:第二产程延长
某初产妇,一般情况良好,胎儿足月,左枕前位,胎心140次/分,规律宫缩已17小时,宫口开大3cm,宫缩较初期间歇时间长,约10~15分钟一次,持续30秒,宫缩高峰时子宫不硬,经检查无头盆不称。
该产妇除宫缩乏力外,还应诊断
A:活跃期延长 B:活跃期缩短 C:潜伏期延长 D:潜伏期缩短 E:第二产程延长
某女,妊娠40周。规律宫缩17小时,宫口开大3cm,胎心150次/分,产妇一般情况良好,宫缩较初期间歇时间长,约10分钟1次,持续时间30秒,宫缩时子宫不硬。
该产妇除有宫缩乏力外,还应诊断为
A:第二产程延长 B:潜伏期延长 C:活跃期延长 D:第三产程延长 E:潜伏期缩短
某女性患者,29岁,因G
P
孕38周,规律腹痛2小时伴见红于1:00入院。入院后测量骨盆正常,估计胎儿重3200g,等待产程自然进展。于21:00产妇频频用力,宫缩30~40"/2~3",强度(++)~(+++),胎心率140bpm,肛查宫口开全,S
,矢状缝横,大囟门在右方。23:15仍未见胎头拔露,患者疲倦,宫缩30~40"/4~5",强度(+)~(++),胎心率130次/分,肛查宫口开全,S
,矢状缝横,大囟门在右方,胎头轻度水肿
产后3日,患者出现高热,头痛,体温40℃,血WBC18×10
/L,GR0.85,下腹压痛,以宫底部为重,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恶露臭,应考虑
A: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B: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C:急性盆腔腹膜炎 D:弥漫性腹膜炎 E:败血症 F:脓毒败血症
某女性患者,36岁,主因G
P
,孕39
周,规律腹痛8小时入院。患者于6:00开始规律宫缩,于14:00入院,查体:宫高36cm,腹围101cm,LOA位,胎头入盆,宫缩30~40"/4~5",强度(++)~(+++),胎心率140次/分,胎膜未破。骨盆外测量23cm-26cm-18cm-7.5cm;阴道检查:宫口开大5cm,先露S
,宫颈前唇水肿,胎头水肿,颅骨重叠;双侧坐骨棘突,骶凹平坦,坐骨切迹<2指。
产妇出现烦躁不安,自诉下腹痛难忍。检查腹部见病理性缩复环,下腹拒按,胎心听不清,导尿为血尿,此病例应诊断为
A:先兆子宫破裂 B:子宫破裂 C:重型胎盘早剥 D:羊水栓塞 E:妊娠合并急性泌尿系感染 F:宫内感染
某女性患者,36岁,主因G
P
,孕39
周,规律腹痛8小时入院。患者于6:00开始规律宫缩,于14:00入院,查体:宫高36cm,腹围101cm,LOA位,胎头入盆,宫缩30~40"/4~5",强度(++)~(+++),胎心率140次/分,胎膜未破。骨盆外测量23cm-26cm-18cm-7.5cm;阴道检查:宫口开大5cm,先露S
,宫颈前唇水肿,胎头水肿,颅骨重叠;双侧坐骨棘突,骶凹平坦,坐骨切迹<2指。
术中胎盘娩出后,子宫出血约1500ml,检查子宫软,胎盘胎膜完整,子宫切口面无大血管活动出血;患者Bp80/40mmHg,HR125bpm,此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A:输血、血浆、晶体液等、纠正酸中毒 B:按摩子宫 C:促子宫收缩药 D:B-Lynch子宫缝合 E:宫腔纱条填塞 F:子宫动脉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