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因“月经紊乱2个月”来诊。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宫腔,颈管分别刮出少量组织,病理形态相似。
关于分段诊断性刮宫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是诊断宫腔疾病的重要方法 B:可同时了解宫颈管病变 C:“宫颈管”诊断性刮宫组织有癌,病理分期可确定为I2期 D:宫颈管诊断性刮宫组织癌侵犯颈管黏膜上皮及间质,病理分期可能为I2期 E:宫腔,颈管刮出组织全是癌,无正常宫颈组织,不能判断病理分期
患者女,38岁,因“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6个月”来诊。末前次月经8月1日,末次月经9月1日,9月8日阴道出血量仍多,有血块。诊断性刮宫刮出少量血凝块及内膜组织,部分呈息肉状。镜下见破碎子宫内膜,有的呈增生期反应,有的呈不规则增生,有的伴分泌反应,可见厚壁血管丛。
鉴别的主要依据是
A:月经经期延长 B:腺体结构复杂 C:嗜酸性芽胞状细胞乳头,无非典型性 D:嗜酸性芽胞状细胞乳头,有非典型性 E: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反差,伴有细胞非典型性
某妇女的月经周期可以被描述成13(3~5/29)~30,末次月经来潮是在2002年11月29日。
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一般是
A:上次月经后7~8d B:上次月经后14d C:上次月经前7~8d D:下次月经前14d E:无规律时间
患者48岁。月经过多半年,周期不定,经期较前延长,末次月经两周前,检查:子宫正常大小,软。
如于月经来潮4 h行诊断性刮宫,内膜厚2~3 cm,镜下见腺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核分裂相增多,腺体较长,形成弯曲状,小动脉略呈弯曲状。此时的内膜为
A:增生晚期内膜 B:分泌晚期内膜 C:月经期内膜 D:蜕膜 E: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
某妇女的月经周期可以被描述成13(3~5/29)~30,末次月经来潮是在2002年11月29日。
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一般是
A:下次月经后7~8d B:上次月经后14d C:上次月经前7~8d D:下次月经前14d E:无规律时间
患者28岁,1年前曾经出现自发性流产,之后月经频发,伴有贫血,希望做诊断性刮宫后检查,何时最恰当
A:月经前或来潮后8小时内 B:不定期 C:月经期的第5天 D:排卵期 E:黄体期
35岁,两次孕40多天自然流产史,月经周期3~4/23~24天,经前乳房胀感。何时诊断性刮宫:()
A:经期第5天诊刮 B:随时分段诊刮 C:经前诊刮 D:服抗生素3天后诊刮 E:月经来潮6小时内刮宫
女性,47岁,月经紊乱,表现为周期长,8天/2~3个月,量多伴血块,月经来潮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对此患者的处理方案应是()
A:1~2个月孕激素治疗,使子宫内膜定期转化为分泌期并撤退性出血 B:月经来潮时应用雄激素,以减少出血 C:1~2个月雌激素治疗,使患者定期撤退性出血 D:应用氯米芬促进排卵,调整周期 E:雌激素、孕激素序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