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贫血已半年,经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浅表淋巴结未及。血象:RBC 2.30x10/L,Hb 70g/L,WBC 3.5x10/L,白细胞分类可见幼稚粒细胞为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Pelger畸形,PLT 46x10/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为3%,早幼粒为4%,红系有巨幼样变,可见小巨核细胞。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为(+++),铁粒幼细胞为47%,环形铁粒幼细胞为19%。

以下何种疾病不会出现铁粒幼细胞增多 ( )

A: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男,10岁,低热,关节疼痛,鼻出血1周。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1.0cm,有胸骨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5x10/L,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20%,原始细胞50%,血小板20x10/L,骨髓穿刺显示:原始细胞56%,涂抹细胞增多,POX(-)。

细胞学特征,大小较一致,以小型为主,核染色质较浓集,核仁小,不清楚,胞质少,可能是下列哪种白血病

A:L1 B:L2 C:L3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历摘要:男,43岁,育3子,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一年来就诊。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年;检验结果:红细胞2.5x10/L,Hb 6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清铁蛋白1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下列哪些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特征

A:血小板增多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增加 E:血沉增加

女,25岁。近一月来出现贫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发热伴鼻腔出血,齿龈出血10日。查体见皮肤弥漫淤点和大片淤斑;检验结果: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3.8x10/L,分类基本正常,血小板26x10/L;骨髓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

初步考虑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类型的白血病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 C: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 D: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 E: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

患者女,39岁,以"四肢麻木伴皮肤瘙痒3年"为主诉入院。患者偶有无明显诱因的头晕,逐渐加重,时有多汗,四肢麻木伴皮肤瘙痒,偶有眼花,视物不清。查体:面色潮红,口唇干,色暗红,结膜略充血。辅助检查:肝胆脾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脾大。血常规:白细胞14.25x10/L,血红蛋白198g/L,血小板448x10/L。骨髓象检查示"骨髓增生性疾病"。

结合该患者病史及各实验室检查,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此病的主要诊断指标包括

A:女性血红蛋白>165g/L B:白细胞大于12x10/L C:血小板大于400x10/L D: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存在,动脉血PO>92% E:脾大 F:血清EPO偏低

某患者女性,30岁,Hb80g/L,涂片可见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若椭圆形红细胞占18%,主要见于

A:正常人 B:缺铁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镰形细胞贫血 E: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某患者女性,30岁,Hb80g/L,涂片可见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若椭圆形红细胞占55%,主要见于

A:骨髓纤维化 B:缺铁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镰形细胞贫血 E: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某男性患者,3岁,1周前发热、轻咳无痰,背部出现一过性皮疹。昨日颈部触及一包块。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二度肿大,颈淋巴结肿大,肝肋下3cm。初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是

A:中性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 B:单核细胞明显升高 C:WBC总数降低 D:异常淋巴细胞>10% E:中性粒细胞中出现棒状小体

患儿男,10岁,发热一周,并有咽喉痛,最近两天皮肤有皮疹。体检:颈部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cm,脾肋下1cm。入院时血常规结果为:血红蛋白122g/L;白细胞15×10/L,白细胞分类:中性成熟粒细胞18%、淋巴细胞76%、嗜酸性粒细胞2%、单核细胞4%,原始细胞未见,血小板数189×10/L。

血涂片检查中,可见何种细胞增多

A:异形淋巴细胞 B:淋巴瘤细胞 C:异常组织细胞 D: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 E:涂抹细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