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0岁,风湿热急性发作,体温40℃。右膝关节和左肩,肘关节红肿热痛,右膝,左肩和左肘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正在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性抗链球菌治疗。
非甾体抗炎镇痛剂的作用机制是
A:通过激动体内的阿片受体产生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效应 B: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C:通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降解发挥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D:通过阻断胆碱能受体产生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E: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发挥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女性,33岁。自幼左侧乳头内陷,未哺乳。发现左乳肿物2周,肿物3cmx3cm,界不清,与皮肤粘连,近2天出现肿物增大,伴局部红肿热痛,无波动感。
经过初步治疗后,患者局部红肿热痛加重,并出现波动感,发热39℃,最不恰当的处理是
A:切开引流 B:大剂量抗生素 C:乳房单纯切除 D:穿刺 E:B超检查明确病变范围
某女性患者,46岁,体型偏瘦,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三年,双膝关节红肿热痛,刻下症见:膝关节灼热红肿,痛如刀割,筋脉抽掣,入夜更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
根据患者上述临床表现,此患者中医应辨证为
A:风湿热邪阻闭经络关节 B:风寒湿邪化热内闭 C:痰瘀痹阻关节 D:热痹化火伤津 E:以上都不是
某女性患者,14岁,间断发热1个月,伴心悸、关节痛、多汗。查:T37.6℃,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心率110次/分,心尖部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部及两上臂内侧散在淡红色环状红斑;双膝关节、右肩关节压痛,但无红肿及功能障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X线示心脏扩大
当心脏病变加重时,首选的药物是
A: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 B:抗生素 C:强心苷 D:血管扩张药 E:肾上腺皮质激素
某患儿,女,12岁,3周前发热、咽痛、流涕,治疗后好转。近1周来右肘、膝关节红肿,活动痛,现已不能屈伸。查:T37.5℃,右肘、右膝关节明显红肿,因畏痛拒绝关节检查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湿性关节炎 B:类风湿关节炎 C:化脓性关节炎 D:增生性关节炎 E:痛风
某患儿,女,12岁,3周前发热、咽痛、流涕,治疗后好转。近1周来右肘、膝关节红肿,活动痛,现已不能屈伸。查:T37.5℃,右肘、右膝关节明显红肿,因畏痛拒绝关节检查
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A:血、尿常规 B:ESR(血沉)、ASO(抗链O) C:类风湿因子(RF) D:肘、膝关节X线片 E:血尿酸
某女,46岁,体型偏瘦,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三年,双膝关节红肿热痛,刻下症见:膝关节灼热红肿,痛如刀割,筋脉抽掣,入夜更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
根据患者上述临床表现,此患者中医应辨证为
A:风湿热邪阻闭经络关节 B:风寒湿邪化热内闭 C:痰瘀痹阻关节 D:热痹化火伤津 E:以上都不是
某女,29岁,近1个月来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
中医的辨证分型是
A:行痹 B:痛痹 C:着痹 D:热痹 E:尪痹
某患者,女性,43岁,体型偏瘦,关节疼痛反复发作3年,双膝关节红肿热痛,刻下症见:膝关节灼热红肿,痛如刀割,筋脉抽掣,入夜更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
应辨证为
A:风湿热邪阻闭经络关节 B:风寒湿邪化热内闭 C:痰瘀痹阻关节 D:热痹化火伤津 E:以上都不是
某女性患者,42岁,3年前自觉双手指、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僵硬,晨起时明显,活动后稍减轻,逐年加重,活动受限,遇冷时手指苍白疼痛。查体双手指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大,压痛(+),病变关节周围肌肉萎缩。X线片提示病变关节融合、畸形。
提示:患者关节疼痛明显,躯体移动障碍。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抗生素以预防肺部感染 B: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辅助工具以保障安全 C:夜间睡眠时注意关节保暖,预防晨僵 D:鼓励患者使用患侧手臂活动 E: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 F:关节疼痛明显时给予肌肉注射度冷丁止痛 G: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方法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