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3岁,10余年前每于夏季在腹股沟,大腿内侧,腋下出现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小水疱,自觉瘙痒.抓挠后有渗出。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减,每年反复发作。其父有类似病史。皮科情况:双腋下0.5cmx1.Ocm~1.Ocmx2.Ocm大小红斑,无糜烂及渗液;双大腿根部内侧大片红斑,中央糜烂渗液,有异味。红斑边缘见黄豆大水疱,壁松弛,疱液混浊,尼氏征阳性。
该病的好发部位是
A:躯干 B:四肢 C:腔口黏膜 D:掌跖部位 E:颈,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的部位
某男性患儿,7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外耳畸形,无外耳道。为求改善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重建外耳。查体:右侧耳部组织明显小于左侧,仅存部分耳垂及耳轮,可扪及残留软骨,无耳廓,外耳道闭锁,未见外耳道口;听力较左耳明显减弱。右侧耳后区皮肤未见异常,双侧乳突区无明显压痛。
采用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包裹自体肋软骨支架的方案手术,一期埋置扩张器的注意事项为
A:埋置在颞筋膜下 B:切除残余的软骨 C:埋置层次在皮下毛囊深面 D:分离范围等于扩张器底面积 E:放置扩张器前需检查扩张器是否注水通畅和有无渗漏 F:术后引流管持续负压吸收
某男性患儿,7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外耳畸形,无外耳道。为求改善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重建外耳。查体:右侧耳部组织明显小于左侧,仅存部分耳垂及耳轮,可扪及残留软骨,无耳廓,外耳道闭锁,未见外耳道口;听力较左耳明显减弱。右侧耳后区皮肤未见异常,双侧乳突区无明显压痛。
二期行扩张器取出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再造的手术操作包括
A:设计扩张皮瓣的蒂部在前方 B:尽量保留扩张皮瓣下的纤维包膜减少出血 C:取第8、9、10肋的软骨移植 D:切取肋软骨时保留软骨膜 E:可以利用部分耳后有头发区域的皮肤 F:引流管负压持续吸引5~7天
某男性患儿,7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外耳畸形,无外耳道。为求改善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重建外耳。查体:右侧耳部组织明显小于左侧,仅存部分耳垂及耳轮,可扪及残留软骨,无耳廓,外耳道闭锁,未见外耳道口;听力较左耳明显减弱。右侧耳后区皮肤未见异常,双侧乳突区无明显压痛。
术后第5周,发现再造耳廓上方部分耳廓皮肤发黑坏死,软骨外露范围1.6cm×3.0cm。此时,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取出耳软骨支架 B:颞浅血管蒂筋膜瓣包裹外露软骨加游离植皮 C:直接拉拢缝合 D:改用Medpor支架 E:前臂皮瓣游离移植覆盖创面 F:清创换药待创面自然愈合
男性,56岁。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突然感到剧烈刀割样胸痛2小时,向背部放射。体检发现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本病的好发部位是
A:升主动脉 B:主动脉弓 C:降主动脉 D:主动脉峡部 E: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峡部
某女,39岁。1年来上腹部不适、早饱、嗳气,查体:无贫血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透见,皱襞平坦,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液湖缩小。黏膜活检呈轻度不典型增生,
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血清维生素B
正常。
这种胃炎的好发部位是
A:胃底 B:胃大弯 C:胃小弯 D:胃窦部 E:胃体部
某男,7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外耳畸形,无外耳道。为求改善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重建外耳。查体:右侧耳部组织明显小于左侧,仅存部分耳垂及耳轮,可扪及残留软骨,无耳廓,外耳道闭锁,未见外耳道口;听力较左耳明显减弱。右侧耳后区皮肤未见异常,双侧乳突区无明显压痛。
采用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包裹自体肋软骨支架的方案手术,一期埋置扩张器的注意事项为
A:埋置在颞筋膜下 B:切除残余的软骨 C:埋置层次在皮下毛囊深面 D:分离范围等于扩张器底面积 E:放置扩张器前需检查扩张器是否注水通畅和有无渗漏 F:术后引流管持续负压吸收
某男,7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外耳畸形,无外耳道。为求改善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重建外耳。查体:右侧耳部组织明显小于左侧,仅存部分耳垂及耳轮,可扪及残留软骨,无耳廓,外耳道闭锁,未见外耳道口;听力较左耳明显减弱。右侧耳后区皮肤未见异常,双侧乳突区无明显压痛。
二期行扩张器取出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再造的手术操作包括
A:设计扩张皮瓣的蒂部在前方 B:尽量保留扩张皮瓣下的纤维包膜减少出血 C:取第8、9、10肋的软骨移植 D:切取肋软骨时保留软骨膜 E:可以利用部分耳后有头发区域的皮肤 F:引流管负压持续吸引5~7天
某男,7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外耳畸形,无外耳道。为求改善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重建外耳。查体:右侧耳部组织明显小于左侧,仅存部分耳垂及耳轮,可扪及残留软骨,无耳廓,外耳道闭锁,未见外耳道口;听力较左耳明显减弱。右侧耳后区皮肤未见异常,双侧乳突区无明显压痛。
术后第5周,发现再造耳廓上方部分耳廓皮肤发黑坏死,软骨外露范围1.6cm×3.0cm。此时,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取出耳软骨支架 B:颞浅血管蒂筋膜瓣包裹外露软骨加游离植皮 C:直接拉拢缝合 D:改用Medpor支架 E:前臂皮瓣游离移植覆盖创面 F:清创换药待创面自然愈合
某男性患者,44岁,10余年前每于夏季在腹股沟、大腿内侧、腋下出现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小水疱,自觉瘙痒,抓挠后有渗出。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减,每年反复发作。其父有类似病史。皮科情况:双腋下0.5cm×1.0cm~1.0cm×2.0cm大小红斑,无糜烂及渗液;双大腿根部内侧大片红斑,中央糜烂渗液,有异味。红斑边缘见黄豆大水疱,壁松弛,疱液混浊,尼氏征阳性。
该病的好发部位是
A:躯干 B:四肢 C:口腔黏膜 D:掌跖部位 E:颈、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