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岁。不规则发热3周,伴头痛、呕吐 2周。近1周来视力减退,颈有阻力,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心肺无异常。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350×106/L,中性粒细胞 28%,淋巴细胞72%,糖2.5mmol/L,氯化物 95.2mmol/L,蛋白定性(++),定量1.2g/ L。先后应用抗生素和抗结核治疗无效。该病例临床诊断首先考虑的是
A:耐药结核菌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脑脓肿 D:治疗不规则的化脓性脑膜炎 E:隐球菌性脑膜炎
肿瘤组织均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异型性的大小是确定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由上所见,肿瘤异型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
A:肿瘤细胞核分裂像的多少 B:肿瘤细胞排列极向是否紊乱 C:肿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来源正常组织的差异 D:肿瘤细胞的大小 E:肿瘤细胞的组织结构差异
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尤为明显。
CEA浓度与癌症的组织类型有关,最敏感的肿瘤是
A:腺癌 B:鳞癌 C:低分化癌 D:上皮组织肿瘤 E:间叶组织肿瘤
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尤为明显。
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有重要临床价值。关于CEA,叙述错误的是
A:放疗和化疗的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需更换治疗方案 B: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术后第6周1次;术后3年内,每月1次;3~5年每3个月1次;5~7年每6个月1次;7年后1年1次,进行CEA检测以监测其复发和转移 C:妊娠期CEA也可升高 D:正常血清或血浆中也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性抗原对CEA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E:CEA是一种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细胞内的含硫酸性糖蛋白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具有应用价值的指标有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FDP)及膀胱肿瘤抗原(BTA)等。
TP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常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多发性肿瘤。特别对膀胱转移癌的诊断敏感性高。动态观察TPA水平变化,可以检测肿瘤复发及疗效。若治疗过程中TPA持续升高,则提示
A:预后不良 B:肿瘤复发 C:肿瘤转移 D:肿瘤治疗有效 E:疗效不佳
盐酸多柔比星,又称阿霉素,是光谱抗肿瘤药物其化学结构如下
临床上,使用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时,常发生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解决方法之一是将其制成脂质体制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的辅料有PEG-DSPRE,氢化大豆卵磷脂,胆固醇,硫酸铵,蔗糖,组氨酸等。
盐酸多柔比星产生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 B:与DNA发生烷基化 C:拮抗胸腺嘧啶的生物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抗肿瘤药紫杉醇类的主要特点是:
A:来源、结构和性质独特 B:其他方面 C:抗瘤谱独特 D:不良反应独特 E:作用机理独特和对耐药细胞有效
抗肿瘤药紫杉醇类的主要特点是:
A:来源、结构和性质独特 B:其他方面 C:抗瘤谱独特 D:不良反应独特 E:作用机理独特和对耐药细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