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巴氏消毒条件是30min,温度为
A:56~65℃ B:62~65℃ C:65~85℃ D:85~90℃ E:90~96℃
安静时,优秀运动员的心率为()次/分。
A:36—40 B:46—56 C:56—65 D:65—70
大唐空气增压机的型号为()。
A:RG65-4 B:RG65-5 C:RG56-4 D:RG56-5
正常成人的头围应该在()cm。
A:40-52 B:56-60 C:53-56 D:60-65
低温巴氏消毒条件是30min,温度为______℃
A:56~65 B:62~65 C:85~90 D:65~85 E:90~96
上述哪项符合单纯性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
A:低PaCO2,低HCO
B:高PaCO2,高HCO
C:低PaCO2,高HCO
D:高PaCO2,低HCO
E:PaCO2,高HCO
,AG>16mmol/L
质量相同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A:2∶3 B:65∶56 C:56∶65 D:1∶1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多肽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如下:
化合物 | 多肽化合物 | 蛋白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催产素 | 牛加 压素 | 血管舒缓素 | 平滑肌舒张素 | 猪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 人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 牛胰蛋白酶 | 人胰 岛素 | 免疫球蛋白 | 人血红蛋白 |
氨基酸数目 | 9 | 9 | 9 | 10 | 13 | 22 | 223 | 51 | 660 | 574 |
(1)表中③与④、⑤与⑥虽功能相似,但各自具有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⑧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作用;⑨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作用;⑩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作用。
(3)组成上述10种化合物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这些实例说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性,这种特点决定____________。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2)调节 免疫 运输
(3)①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②一个氨基、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多样 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功能
运用《 经济生活》 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图:我国2007 年全年各月CPI 指数

注:①CPI 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
②进入6月以后,生猪、食用油价格居高不下。
表一:2001年一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指 标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6860 | 7703 | 8472 | 9422 | 10493 | 11759 | 13786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2366 | 2476 | 2622 | 2936 | 3255 | 3587 | 4140 |
表二:2001年一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指 标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8.2 | 37.7 | 37.1 | 37.7 | 36.7 | 35.8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7 | 46.2 | 45.6 | 47.2 | 45.5 | 43.0 |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图以及两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表之间有什么联系?2007 年CPI的上涨,对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就国家如何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谈谈自己的想法?
(1)图反映了2007 年我国CPI总体呈现不断上涨趋势,特别是6月份以来,受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上涨的形响,CPI上涨幅度较大。
表一说明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城镇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增幅大。
表二说明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但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仍高于城市居民家庭,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明显。
(2)两表之间的联系是: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引起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普遍下降;但收入的差距也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仍然存在。
2007年以来CPI的不断上涨,导致城乡居民生活开支增加,特别是用于肉、油等基本生活消费品的支出增加;但由于城乡消费差距的存在,物价上涨,对城乡居民产生的影响也有不同。
(3)①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物价进一步上涨,保障人民生活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③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④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