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因高热住进职工医院,经B超、CT、胃检、抽血、抽骨髓化验等检查后,难以确诊。医生恐延误病情,于是给予高档抗生素治疗,但病情不好转。第16天,该院请某市医院会诊,仍依据上述理化数据而诊断为病毒性感冒,给予相应治疗后仍无济于事。病人在这两家医院里诊治达20多天,花费近万元,仍无明确诊断。后来,医院只好请西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某教授会诊。该教授并未盲目用理化检验手段,而是仔细问诊查体,当在病人身上发现了3个极易被忽视的小红点时,病情很快得到确诊:原来是病人在不久前游览西双版纳时被蚊虫叮咬,导致斑疹伤寒。确诊后,病人家属遵医嘱到药店花1.2元钱买了20片四环素,病人口服后痊愈,某教授能为病人很快确诊的根本原因是()。
A:他对病人负责 B:他医术高明 C:病人病情十分简单 D:前两家医院为他提供了充分的理化数据 E:正确看待诊疗仪器的作用,不做它们的奴隶
某男患者,23岁,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入某院。患者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而拒绝一切治疗措施,甚至摔碎注射器。医务人员始终保持积极、耐心、和蔼的态度,一方面反复开导,讲解有关知识,陈述利害关系,一方面精心治疗,获得患者信任。在患者主动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好转出院。这个患者出院至今已生存20余年,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在这个患者的治疗中,哪一点最能体现医师的美德?()
A:重人贵于重病 B:推动自己促进和维护病人利益 C:医师的工作是崇高、繁重、有风险的工作 D:“仁者爱人”包括利人、关怀人 E:以上各点都符合医师的美德
某男患者,23岁,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入某院。患者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而拒绝一切治疗措施,甚至摔碎注射器。医务人员始终保持积极、耐心、和蔼的态度,一方面反复开导,讲解有关知识,陈述利害关系,一方面精心治疗,获得患者信任。在患者主动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好转出院。这个患者出院至今已生存20余年,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在这个患者的治愈过程中,以下哪点说法不够准确?()
A:患者不仅有被动的一面,更有能动的一面 B:医务人员通过教育和疏导,变患者的顽固拒医行为为积极求医行为,变患者消极悲观态度为积极乐观态度,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C:打动病人心灵,改变病人态度,是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 D:医务人员的权威性是至高无上的 E:把病人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是正确的
某患者夜间突发急腹症被送到某医院看急诊,初诊为急性胆囊炎。负责医生因自己年轻,怕担风险,未作任何处理,即让家属把患者送到20里外的中心医院就诊,延误了治疗时间,致使病人胆囊穿孔,中毒性休克。后虽经抢救挽救了生命,但医药费用去2万多元。对该医生的正确伦理评价是()。
A:没有什么问题,不想接诊的病人就可以让他转诊 B:没有什么问题,风险太大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 C:没有什么问题,当时情况可以转诊 D:错误,违反首诊负责带要求,给病人造成严重伤害 E:错误,没有把这件事报告给院长,擅自决定转诊
某患者夜间突发急腹症被送到某医院看急诊,初诊为急性胆囊炎。负责医生因自己年轻,怕担风险,未作任何处理,即让家属把患者送到20里外的中心医院就诊,延误了治疗时间,致使病人胆囊穿孔,中毒性休克。后虽经抢救挽救了生命,但医药费用去2万多元。对该医生的行为进行伦理评价时,应该主要考虑的是:是否做到了()。
A:有利原则中的努力使病人受益的要求 B:有利原则中的努力预防难以避免的伤害 C:有利原则中的对利害全面权衡,选择受益最大、伤害最小的行动方案 D:不伤害原则中的不应发生有意的伤害 E:不伤害原则中的不给病人造成本可避免的各种损害
某患者夜间突发急腹症被送到某医院看急诊,初诊为急性胆囊炎。负责医生因自己年轻,怕担风险,未作任何处理,即让家属把患者送到20里外的中心医院就诊,延误了治疗时间,致使病人胆囊穿孔,中毒性休克。后虽经抢救挽救了生命,但医药费用去2万多元。当事医生在为自己的作为作伦理反思和辩护时,下列看法中不能成立的是()。
A:过分审慎,胆识不足 B:疑难杂症,难以应付 C:对病情凶险估计不够,缺乏急救意识 D:习惯做法,转诊是向病人负责 E:推卸责任
某研究者,为了验证氯霉素对伤寒的疗效,在408例伤寒病人中进行对照试验,其中251例用氯霉素治疗,其余157例不用。结果使用组251人中死亡20人,死亡率7.07%,未用组157人中死亡36人,病死率22.8%,已有结论被亲自证实。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人体实验在临床医学中的价值和道德意义是无可非议的 B:无道德代价的实验,在医学科学方面并非都能做到 C:在临床医学研究中使用安慰剂是心理实验,但要付出道德代价 D:无道德代价的实验,在医学科学方面是可以全部做到的 E:安慰剂虽没有药理作用,但确有一定的效果
某研究者,为了验证氯霉素对伤寒的疗效,在408例伤寒病人中进行对照试验,其中251例用氯霉素治疗,其余157例不用。结果使用组251人中死亡20人,死亡率7.07%,未用组157人中死亡36人,病死率22.8%,已有结论被亲自证实。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对受试者应该做到的是()。
A:以科学利益放在第一位,病人利益放在第二位 B:危重病人和病情发展变化快的患者不应使用安慰剂 C:在医学研究中,即使病人病情恶化也不可以中断实验 D:为了更好的获得实验数据,可以对病人说谎,可以不解答病人的疑问 E:在医学研究中,不必一味坚持知情同意
某研究者,为了验证氯霉素对伤寒的疗效,在408例伤寒病人中进行对照试验,其中251例用氯霉素治疗,其余157例不用。结果使用组251人中死亡20人,死亡率7.07%,未用组157人中死亡36人,病死率22.8%,已有结论被亲自证实。在本案例中,下面说法除外哪一点都是对的?()
A:侵犯了受试者的权利 B:具体试验安排不对 C:医学试验目的是对的 D:试验代价太大 E:本试验是不可取的
某研究者,为了验证氯霉素对伤寒的疗效,在408例伤寒病人中进行对照试验,其中251例用氯霉素治疗,其余157例不用。结果使用组251人中死亡20人,死亡率7.07%,未用组157人中死亡36人,病死率22.8%,已有结论被亲自证实。在人体实验中使用对照组、安慰剂和“双盲法”()。
A:是对病人的一种欺骗 B:是违背人道主义原则的 C:是违背知情同意原则的 D:以征服疾病为目标,为发展医学的需要,严格控制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范围之内使用这一方法,是合乎医学道德的 E:是医学科研中经过考验的正确方法,可以在人体试验中无条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