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抑制COX-2()。
A:乙酰水杨酸 B:美洛昔康 C:吲哚美辛 D:萘普生 E:吡罗昔康
能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A:乙酰水杨酸 B:美洛昔康 C:吲哚美辛 D:萘普生 E:吡罗昔康
不良反应较多,约20%患者被迫停用的药物()。
A:乙酰水杨酸 B:美洛昔康 C:吲哚美辛 D:萘普生 E:吡罗昔康
可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
A:乙酰水杨酸 B:美洛昔康 C:吲哚美辛 D:萘普生 E:吡罗昔康
哌唑嗪的降压作用机制()。
A:激动α2受体 B:阻断α1受体 C:阻断β受体 D:阻断Ca2+通道 E: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机制()。
A:激动α2受体 B:阻断α1受体 C:阻断β受体 D:阻断Ca2+通道 E: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机制()。
A:激动α2受体 B:阻断α1受体 C:阻断β受体 D:阻断Ca2+通道 E: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依那普利的降压作用机制()。
A:激动α2受体 B:阻断α1受体 C:阻断β受体 D:阻断Ca2+通道 E: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机制()。
A:激动α2受体 B:阻断α1受体 C:阻断β受体 D:阻断Ca2+通道 E: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机制()。
A:激动α2受体 B:阻断α1受体 C:阻断β受体 D:阻断Ca2+通道 E: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