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X线管焦点辐射出的X线穿过被检体时,受到被检体各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而衰减,使透过的X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到达屏-片系统,转换成可见光强度的分布差异,并传递给胶片,形成银颗粒的空间分布,再经显影处理成为二维光学分布,形成X线照片影像。

被检体各组织对X线的吸收和散射是由于

A:X线对比度 B:物体对比度 C:人工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光学对比度

由X线管焦点辐射出的X线穿过被检体时,受到被检体各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而衰减,使透过的X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到达屏-片系统,转换成可见光强度的分布差异,并传递给胶片,形成银颗粒的空间分布,再经显影处理成为二维光学分布,形成X线照片影像。

透过的X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称之为

A:X线对比度 B:物体对比度 C:人工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光学对比度

国际放射学界公认:当照片上的半影模糊值0.2mm时,开始有模糊感,故0.2mm是模糊阈值。

已知某焦点大小为0.6,则其允许的最大放大倍数为

A:1 B:2 C:1.3 D:1.5 E:1.4

国际放射学界公认:当照片上的半影模糊值0.2mm时,开始有模糊感,故0.2mm是模糊阈值。

某球管在实验时,发现放大倍数为1.15倍时,开始模糊,则该焦点大小可能为

A:0.6 B:1.3 C:1.4 D:1.17 E:0.95

国际放射学界公认:当照片上的半影模糊值0.2mm时,开始有模糊感,故0.2mm是模糊阈值。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焦点大允许的放大倍数大 B:焦点小允许的放大倍数大 C:焦点大成像分辨力高 D:焦点小球管容量大 E:焦点大小与放大倍数无关

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可能使用了聚焦式滤线栅 B:可能是滤线栅反置了 C:可能是滤线栅双重偏离 D:密度变化可能是栅切割效应所致 E:密度变化与滤线栅无关

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 B: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 C: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 D:滤线栅反置时两侧密度高,中间密度低 E:滤线栅不能改善影像对比度

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

被照体信息成分的强度不均匀分布称为

A:物体对比度 B:X线对比度 C:胶片对比度 D:光学对比度 E:人工对比度

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

被照体因素(原子序数、密度、厚度)所形成的对比度称为

A:胶片对比度 B:X线对比度 C:物体对比度 D:光学对比度 E:人工对比度

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

射线因素(线质、线量、散射线)对影像信息的影响正确的是

A:线质越硬,穿透能力越小 B:线量对影像密度无影响 C:散射线导致照片对比度降低 D:射线量越多,照片密度越小 E:散射线是成像的有用信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