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表明,某国2013年8月份,工厂所在行业人才供求状况为:平均每天可支配时间16小时,平均每人每天如工作8小时,可得收入80元,此时需求量为20万人。1个月后,情况发生变化,每人可支配时间仍为16小时,只是如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可得收入160元。但实际每人每天只工作6小时,此时,需求量为50万人。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9月份时,平均每人只愿工作6小时,这是因为工资率的提高会引发( )。
A:替代效应 B:B.互补效应 C:递减效应 D:收入效应
统计资料表明,某国2013年8月份,工厂所在行业人才供求状况为:平均每天可支配时间16小时,平均每人每天如工作8小时,可得收入80元,此时需求量为20万人。1个月后,情况发生变化,每人可支配时间仍为16小时,只是如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可得收入160元。但实际每人每天只工作6小时,此时,需求量为50万人。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9月份实际每人每天只工作6小时,说明( )。
A: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B:规模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男性,36岁,患十二指肠溃疡6年,突发上腹剧痛3小时,继而全腹痛,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考虑有溃疡病穿孔的可能。
穿孔后几小时内手术效果较好
A:36小时 B:24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E:10小时
某男性患者,37岁,患十二指肠溃疡6年,突发上腹剧痛3小时,继而全腹痛、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考虑有溃疡病穿孔的可能。
穿孔后几小时内手术效果较好
A:36小时 B:24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E:10小时
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6小时,生物半衰期为4小时。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A:2.4小时 B:6/4小时 C:4/6小时 D:2小时 E:3小时
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6小时,生物半衰期为4小时。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A:2.4小时 B:6/4小时 C:4/6小时 D:2小时 E:3小时
某企业基本作业时间为6小时,辅助作业时间是1小时,准备、结束时间为1小时,宽放时间为0.5小时,则本企业的标准作业时间为( )。
A:6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D:8.5小时
材料(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对某企业工时利用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
实行44小时(每周)工时制和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前,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也就是说有15%的制度工时没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停工占去40%,非生产性工时占去10%。
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都有所下降,其中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分别为1.6小时和0.4小时。
实行44小时工时制时,该企业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
A:3.3小时 B:4小时 C:4.4小时 D:6.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