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射光强度为透射光的100倍时,照片密度值应为
A:0.01 B:0.02 C:1.0 D:2.0 E:3.0
照片对比度与层次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A:照片反映出的各组织影像的密度等级为层次 B:密度等级越多,层次就越丰富 C:层次表示信息量 D:照片上相邻两组织的密度差为照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与层次是同一概念
与散射线无关的因素是
A:照射野面积 B:被照体厚度 C:被照体体积 D:被照体移动 E:被照体组织密度
高电压摄影的管电压范围是
A:40~50kV B:60~80kV C:120~150kV D:200~250kV E:250kV以上
使用切线位摄影的目的是
A:避免失真 B:避免重叠 C:减小放大 D:提高对比度 E:提高放大率
有关光学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学密度即照片上的黑化程度 B:照片上的密度即双面药膜的密度之和 C:照片上透亮部分表示光学密度高、组织密度低的部分 D:照片密度可用阻光率的常用对数值表示 E:照片密度可直接用光学密度计测量
关于X线对比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透过被照体两部分的X线强度的和 B:透过被照体两部分的X线强度平方的差 C:透过被照体两部分的X线强度的比 D:透过被照体两部分的X线强度的积 E:透过被照体两部分的X线强度的倍数
在相同管电压及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在20cm×20cm照射野,体模15cm厚度的散射线比体模5cm厚度时增加了一倍。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但在(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当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关于散射线,叙述错误的是
A:随管电压增大而加大 B:与被照体厚度有关 C:照射野大,散射线多 D:主要来源于康普顿效应 E:对照片密度对比度无影响
在相同管电压及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在20cm×20cm照射野,体模15cm厚度的散射线比体模5cm厚度时增加了一倍。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但在(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当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关于照射野,叙述错误的是
A:照射野大小对照片密度无影响 B:可用遮线器控制 C:照射野大可增加照片灰雾 D:照射野应略大于或等于被检部位 E:照射野边缘应限制在所用胶片大小范围内
在相同管电压及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在20cm×20cm照射野,体模15cm厚度的散射线比体模5cm厚度时增加了一倍。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但在(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当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有关控制散射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小照射野 B:利用空气隙 C: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大 D:管电压不要太高 E:使用滤线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