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岁。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明显扩大,EF为22%。心电图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血钾4.5 mmol/L,血地高辛浓度1.1 ng/ml。

该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能离床活动。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发作5次,最长1次发作由7个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组成,频率180次/min。针对这种情况,能改善预后的治疗措施为

A:外科切除瘢痕组织 B:射频消融 C:安置心脏起搏器 D:安置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E:长期住院,严密观察

患者男,34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5年”来诊。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查体:心尖搏动增强,左下移位,心尖可闻及全收缩期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双下肢轻度水肿。

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 患者10 d前淋雨后高热不退,体温39.6 ℃,伴寒战,当地医院予青霉素钠800万U,静脉滴注,连续10 d,症状无改善。查体:BP 150/50 mmHg,心尖部可闻及全收缩期和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双肺可闻及啰音,手掌,足底可见出血点。)

A:脾功能亢进 B:过敏性紫癜 C: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急性白血病 F: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男,36岁,因“乏力伴阵发性心慌,左胸隐痛2年”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查体:T 36.6 ℃,P 60次/min,R 20次/min,Bp 140/90 mmHg;双肺呼吸音清,HR 6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5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门诊胸部X线检查示:左心房轻度增大;心电图:窦性心律,I2,I3,aVF导联呈QS型,左心室高电压,左心肥大,V3~V6导联T波直立,高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糖,血脂均基本正常。

患者静息时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38 mmHg, 活动时为47 mmHg, 目前诊断为

A:肥厚型心肌病,心尖肥厚(梗阻型) B:肥厚型心肌病,心尖肥厚(非梗阻型) C:肥厚型心肌病,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梗阻型) D:肥厚型心肌病,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非梗阻型) E:肥厚型心肌病,对称性左心室肥厚(梗阻型) F:肥厚型心肌病,对称性左心室肥厚(非梗阻型)

男性,22岁。入院时,右足明显内翻,内收畸形,跟腱及跖筋膜紧张,右足背外侧着地,右足跟不能正常着地负重,背伸活动功能障碍,跛行。入院诊断:右侧马蹄内翻足。

构成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因素中,不包括

A:跗骨间关节内收 B:踝关节跖屈 C:足内翻 D:胫骨内旋及胫骨后肌挛缩 E:膝外翻

剑突下收缩期搏动,见于

A:心包积液 B:左心室增大 C:右心室增大 D:升主动脉瘤 E:主动脉关闭不全

男孩,1岁。发热伴咳嗽、气促7天。自出生后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多次患肺炎,查体:T 38℃,P120次/分,R50次/分。消瘦,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胸骨左上缘闻及粗糙响亮的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3cm,质中,脾肋下未触及,手指甲床可见毛细血管搏动。

该患儿手指甲床毛细血管搏动是由于

A:动脉收缩压降低 B:动脉舒张压升高 C:动脉收缩压升高 D:动脉舒张压降低 E:肺动脉向主动脉分流

有关心脏大血管搏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左心室搏动最强 B:左心室搏动在收缩期急剧内收 C:主动脉结搏动幅度与脉压有关 D:主动脉结脉压大搏动幅度小 E:肺动脉搏动方向与左心室搏动相反

某患儿,男,14岁,因“活动后气促2年、加重1个月”来诊。查体:发育正常,无发绀,胸廓无畸形,HR 9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Ⅲ/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窦性心律,室内传导阻滞。胸部X线片:心影增大,以右心房、右心室为主,左肺动脉段膨出。心脏超声: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观示冠状静脉窦扩张,内径约12 mm。

针对该患者应采取的外科治疗方法为 ( 提示 超声造影左上腔静脉汇入增粗的冠状静脉窦,再汇入右心房,冠状窦内造影剂密集,右心房显影同时左心房内见稀疏造影剂。未见右上腔静脉显影。)

A:左上腔静脉结扎术 B:左上腔静脉与右心耳吻合术 C:左心房上途径补片内隧道术 D:左心房下途径冠状窦造顶术 E: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F:心外管道重建术

左心室等容收缩期()

A:左冠脉血流不变 B:左冠脉血流急剧减少 C:左冠脉血流缓慢增加 D:左冠脉血流急剧增加 E:左冠脉血流达最大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