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3岁2个月。自幼发现心脏病,颜面,口唇青紫,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同,活动耐力较同龄儿差,喜蹲踞,剧烈哭闹后发绀加重,休息后缓解。查体:体重14 kg;HR 100次/min,BP 95/60 mmHg,杵状指(趾)明显,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触及震颤并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73%。ECG:窦性心律,右心室肥厚,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部X线片:心影增大,心腰凹陷呈靴型,双肺血少。吸氧后动脉血气分析:pH 7.46,PaCO2 32.6 mmHg,PaO2 44 mmHg,SaO 82%,BE -0.7 mmol/L,血细胞比容0.46,Hb 155 g/L。

TOF术后影响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因素有

A:右心室切开和右心室流出道加宽补片导致右心室功能受损 B:心肌血流阻断期间肥厚的右心室心肌保护困难 C:右心室流出道加宽补片后引起的肺动脉反流,加重右心室容量负荷 D:肺动脉远端狭窄或发育不良,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等加重右心室压力负荷 E:室间隔残余分流加重右心室容量负荷 F:婴幼儿心排血量多依赖心率,维持心率非常重要

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不平衡。

如在试戴时发现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时,为取得平衡,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大前牙覆 B:加大切导斜度 C:减小髁导斜度 D:增大髁导斜度 E: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F:调整长轴使颈部向后倾斜 G:调整排列,使颊尖连成的曲线突度更明显

某男性患者,46岁。近1个月频繁发作胸痛,持续数分钟,无症状时心电图正常。患者在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时出现剧烈胸痛,立即终试验,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终止后的心电图如图A、B、C。

该患者终止运动试验的原因是

A:达到目标心率 B:Ⅰ、aVL、V~V导联ST段压低≥0.1mV C:出现胸痛伴ST段抬高 D: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E:运动中出现J波

对于心肌灌注负荷显像的描述。

运动负荷试验的显像方法中,最节省患者时间和检查次数的是

A:Tl负荷及延迟显像 B:Tc-MIBI负荷及静息显像 C:Tc-tetrofosmin负荷及静息显像 D:Tc-teboroxime负荷及静息显像 E:静息Tl加Tc-MIBI负荷双核素显像

 门控心血池显像时所获得的左心室放射性-时间曲线(A代表放射性计数,T代表心动周期)如图所示: [d4533ac7-d8f5-4a0d-8c48-28785c0e1d4b.jpeg" /> 左心室时间-放射性曲线对于心肌灌注负荷显像的描述

运动负荷试验的显像方法中,最节省患者时间和检查次数的是

A:Tl负荷及延迟显像 B:Tc-MIBI负荷及静息显像 C:Tc-tetrofosmin负荷及静息显像 D:Tc-teboroxime负荷及静息显像 E:静息Tl加Tc-MlBI负荷双核素显像

对于心肌灌注负荷显像的描述。

运动负荷试验的显像方法中,最节省患者时间和检查次数的是

A:Tl负荷及延迟显像 B:Tc-MIBI负荷及静息显像 C:Tc-tetrofosmin负荷及静息显像 D:Tc-teboroxime负荷及静息显像 E:静息Tl加Tc-MIBI负荷双核素显像

某男性患者,46岁。近1个月频繁发作胸痛,持续数分钟,无症状时心电图正常。患者在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时出现剧烈胸痛,立即终试验,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终止后的心电图如图4-4-5A、B、C。

该患者终止运动试验的原因是

A:达到目标心率 B:Ⅰ、aVL、V~V导联ST段压低≥0.1mV C:出现胸痛伴ST段抬高 D: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E:运动中出现J波

某男性患者,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不平衡。

如在试戴时发现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时,为取得平衡,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大前牙覆 B:加大切导斜度 C:减小髁导斜度 D:增大髁导斜度 E: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F:调整长轴使颈部向后倾斜 G:调整排列,使颊尖连成的曲线突度更明显

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变化的指标是()。

A: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变化的指标是 B:平均动脉压 C:中心静脉压 D: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E:肺毛细血管楔压 F:肺总阻力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运动负荷试验为()。

A:二级梯运动试验 B:活动平板和踏车运动试验 C:核素运动试验 D:超声运动试验 E:药物负荷试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