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2岁,已婚,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直径3cm包块,同侧腋窝触到肿大淋巴结,其他器官系统未见异常。
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浸润癌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将行粒子加速器治疗,预期疗效属于
A:高度敏感 B:中度敏感 C:低度敏感 D:不敏感 E:可能使病情加重
女,38岁,已婚,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直径3cm包块,同侧腋窝触到肿大淋巴结,其它器官系统未见异常
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浸润癌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将行粒子加速器治疗,预期疗效属于
A:高度敏感 B:中度敏感 C:低度敏感 D:不敏感 E:可能使病情加重
患者女,31岁,主因左侧乳房无痛性肿块1个月就诊。临床体检:双乳对称皮肤无红肿,乳头无内陷,左乳外上象限皮肤凹陷及酒窝征,可及3cmx4cm质硬之肿物,与皮肤粘连,同侧腋下可及肿大淋巴结。B超示同侧锁骨上可见3cmx2cm肿大淋巴结。
治疗方案正确的是(提示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I3级8分,免疫组化ER(-),PR(-),HER2(-),同侧腋窝淋巴结针吸可见癌细胞。)
A: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辅助放疗 B:新辅助放疗+保乳术+辅助化疗 C:新辅助化放疗同步+改良根治术 D:乳腺癌根治术+辅助化疗 E:乳腺癌根治术+辅助化疗+辅助放疗 F: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改良根治手术
右同侧偏盲可定位在
A:视神经 B:内侧膝状体 C:视交叉 D:外侧膝状体 E:外侧丘系
患者女性,45岁。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的无痛性肿块,肿块逐渐增大,故来院就诊。体检:左侧乳房可扪及一3cmx2cm大小的肿块,边界不清,表面不甚光滑,活动度尚可;患侧乳头内陷;同侧腋窝可扪及2个散在,可推动的淋巴结。初步怀疑为乳癌。
上述患者乳癌根治术后,为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主要措施是
A:半卧位 B:加压包扎伤口 C:抬高同侧上肢 D:局部沙袋压迫 E: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某患者鼻窦炎手术后出现左侧鼻腔有持续性清亮液体流出,于低头、用力、压迫双颈静脉是较多.
以下哪些是鼻源性颅内并发症的解剖学基础
A:鼻腔顶壁、筛窦后壁、和额窦后壁均是前颅底结构,这些结构有时会先天缺损 B:额窦黏膜静脉与硬脑膜和蛛网膜的静脉相通,额骨板障静脉汇入矢状窦 C:嗅神经鞘膜与硬脑膜相延续,鞘膜下间隙与硬脑膜下间隙存在潜在交通 D:蝶骨板障静脉汇入海绵窦 E:鼻腔外侧壁有纸样板,与眶内有血管神经的自然通道 F:鼻中隔偏曲 G:蝶窦不发育
某男性患者,36岁,主诉10年前因感冒引起鼻塞,流脓涕,当时未予积极治疗,反复出视鼻塞,流脓涕。3年前在当地因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开放术,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但随着时间推移,又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伴脓涕,嗅觉减退,有时头痛。鼻镜检查见鼻腔内布满荔枝肉样息肉,鼻窦CT检查示:双侧鼻息肉并全组鼻窦炎。
鼻窦炎的病因有哪些
A: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未彻底治疗 B:鼻腔内的阻塞性病因,如鼻息肉,鼻甲肥大等 C:致病菌毒力较强 D:牙源性感染 E:外伤骨折异物感染 F:鼻窦解剖因素 G: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等 H:变应性因素 I:下呼吸道感染 J:中耳炎
某男性患者,36岁,主诉10年前因感冒引起鼻塞,流脓涕,当时未予积极治疗,反复出视鼻塞,流脓涕。3年前在当地因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开放术,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但随着时间推移,又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伴脓涕,嗅觉减退,有时头痛。鼻镜检查见鼻腔内布满荔枝肉样息肉,鼻窦CT检查示:双侧鼻息肉并全组鼻窦炎。
下鼻甲手术并发症包括
A:出血 B:下甲残根与鼻中隔或下鼻道外侧壁物连 C:鼻泪管阻塞 D:鼻塞 E:鼻腔和鼻咽不适感 F:继发萎缩性鼻炎 G:牙齿不适 H:嗅觉障碍 I:鼻窦炎
某男性患者,55岁,7年前因双侧鼻息肉手术治疗。目前检查双侧中鼻道息肉及脓涕;鼻窦CT显示:双侧全组鼻窦炎。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用油纱条填塞鼻腔。术后次日发现患者双眼泪溢,右侧眼睑轻度肿胀,触之握雪感,内眦周围淤血,眼球运动和视力正常,体温37.9℃。显然患者发生了内窥镜鼻鼻窦手术并发症
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A:鼻泪管损伤 B:纸样板损伤 C:眶内血肿 D:视神经损伤 E: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