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3岁,左臀部皮下发现孤立性肿块3年,肿块直径约3.5 cm。大体检查:肿瘤卵圆形,边界清楚,似有纤维性包膜,质硬,切面呈灰白色石灰样。
光镜下:肿瘤周边可见骨小梁,肿瘤由多个细胞密度不均的小叶组成,瘤细胞呈短条束状,网格状排列,瘤细胞间见胶原纤维,部分似骨样组织,可见黏液样基质,核分裂象少见。最可能的诊断是
A:孤立性纤维源性肿瘤 B: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 C:骨化性肌炎 D:软组织骨肉瘤 E: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患者男,37岁,因“急转头部时突发眩晕,头痛,喷射状呕吐30 min”来诊。2年前发现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结节,反复头痛,头晕,呕吐,抽搐。6个月前诊断为囊尾蚴病,未经治疗。30 min前急转头部时突发眩晕,头痛,喷射状呕吐。患者常有颈强直,强迫头位。既往无其他病史。查体:T 36.5 ℃,P 56次/min,R 20次/min,BP 130/90 mmHg;背部皮下和肌肉散在数枚黄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5~1.0 cm结节,硬度近似软骨,有弹性;双侧瞳孔不等大,结膜水肿,眼底检查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盘充血,边缘模糊;颈强直,肌力及感觉正常,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患者病情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脑炎 B:脑膜炎 C:布伦斯综合征(Bruns syndrome) D:脑出血 E: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患者女,46岁,因“急转头时突发眩晕,头痛,喷射状呕吐30 min”来诊。发现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结节2年,反复头痛,头晕,呕吐,抽搐6个月,30 min前急转头时突发眩晕,头痛,喷射状呕吐。既往健康。查体:T 36.5 ℃,P 56次/min,R 20次/min,BP 130/90 mmHg;背部皮下和肌肉散在数枚黄豆大结节,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5~1.0 cm,硬度近似软骨,有弹性;双瞳孔不等大,球结膜水肿;颈强直,肌力及感觉正常,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为确定急诊治疗方案,应立即进行的检查项目有
A:血常规 B:眼科检查 C:单克隆抗体(McAb)法检测循环抗原 D:颅脑CT或MRI检查 E:粪常规检查虫卵 F:脑脊液检查 G:肌电图检查 H:皮下结节活检
患者女,46岁,因“急转头时突发眩晕,头痛,喷射状呕吐30 min”来诊。发现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结节2年,反复头痛,头晕,呕吐,抽搐6个月,30 min前急转头时突发眩晕,头痛,喷射状呕吐。既往健康。查体:T 36.5 ℃,P 56次/min,R 20次/min,BP 130/90 mmHg;背部皮下和肌肉散在数枚黄豆大结节,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5~1.0 cm,硬度近似软骨,有弹性;双瞳孔不等大,球结膜水肿;颈强直,肌力及感觉正常,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应立即给予的治疗措施有(提示 裂隙灯检查:可见一浅灰色圆形囊泡,周围有红晕光环,可见虫体蠕动。眼底镜检查: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盘充血,边缘模糊。颅脑MRI:脑实质内长T1,长T2小囊状信号;头节表现为一侧囊壁上的点状结构,囊壁和头节呈等T1,等T2信号,囊壁光滑,边缘清晰可见,囊周,中无水肿,增强扫描囊壁及头节强化;第四脑室可见大小不等的囊尾蚴囊泡,囊内的头节伴有不同程度的积水,囊壁与周围脑脊液的分界清楚,增强扫描后囊壁轻度强化。)
A:吡喹酮 B:20%甘露醇 C:阿苯达唑 D:地西泮 E:眼科手术 F:苯妥英钠 G:伯氨喹啉 H:颅脑开窗减压术
患者男,40岁,因“发现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结节2年,反复头痛,头晕,呕吐,抽搐6个月”来诊。既往粪中发现白色节片史。查体:T 36.5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Hg;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散在数枚结节,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5~1.5 cm,硬度近似软骨,有弹性;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球结膜无水肿;颈软,肌力及感觉正常,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为明确诊断,一般应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
A:血常规 B:眼科检查 C:单克隆抗体(McAb)法检测循环抗原 D:颅脑CT或MRI E:粪常规查虫卵 F:脑脊液检查 G:肌电图检查 H:皮下结节活检
患者男,40岁,因“发现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结节2年,反复头痛,头晕,呕吐,抽搐6个月”来诊。既往粪中发现白色节片史。查体:T 36.5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Hg;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散在数枚结节,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5~1.5 cm,硬度近似软骨,有弹性;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球结膜无水肿;颈软,肌力及感觉正常,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治疗可选择(提示 服药后第3天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1次,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持续2 min后缓解。查体:意识清楚,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迟钝,眼底检查视盘水肿;颈软,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A:槟榔 B:20%甘露醇注射液 C:地塞米松 D:地西泮 E:南瓜子 F:苯妥英钠 G:伯氨喹啉 H:颅脑开窗减压手术
某女性患者,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
/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
/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假如细胞学示:细胞散在分布,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和胞核均明显增大,染色质分布于核的一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多核瘤细胞多见,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腺癌 B:恶性间皮瘤 C:角化型鳞癌 D:非角化型鳞癌 E:未分化癌
药物吸收人血液由循环系统运送至靶部位后,并在该部位保持一定浓度,才能产生疗效;并且药物在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药物分布进入肝脏、肾脏等清除器官,有些药物分布到脑、皮肤和肌肉组织。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正确的有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给药时间 C:药物与组织亲和力 D:体内循环与血管通透性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